查看原文
其他

“馆”窥马鞍山

邓婷婷 望天门
2024-09-08

博览万物,馆藏千年。

如果说,一个城市的烟火气,流淌在街头巷尾的美食中。那么,一个城市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一定藏在它的博物馆里。

要想读懂马鞍山,当从博物馆开始。

▲ 马鞍山市博物馆 资料图

今天(5月18日),是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就让我们一起出发,逛一逛马鞍山的博物馆,走进历史文物的浩瀚世界,开启对话古今的奇妙之旅,领略这座城市的文博脉动,感受“馆中窥宝”的神奇力量。



01这些馆,大有“来头”


博物馆,研究、收藏、保护、阐释和展示物质与非物质遗产之所。

千百年来,关于世界的故事太长也太多,幸而有一座座博物馆,它们立在那里,用一个有限的空间,展示出了世界的无限可能。在这方空间,我们得以了解万物变化,得知历史更迭,看到时代印记。

依江而生、伴江而兴,马鞍山是一方深受自然和历史眷顾的风水宝地。而每一件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每一个陈列在广袤大地上的文化遗址,每一段记录在典牍古籍里的文字,都成为这方土地的历史风味所在,成为马鞍山不可磨灭的记忆。

▲ 马鞍山市博物馆内景 资料图

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着眼马鞍山的博物馆,我们不难发现,千载岁月悠悠流转,历史的回响就在耳畔,这里就是了解马鞍山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最好窗口!



历史的“时光机”,浸润五千多年文明。


五千多年前,凌家滩先民在裕溪河畔繁衍生息、耕耘治玉;五千多年后,考古发掘硕果累累,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挂牌,一座凌家滩遗址博物馆也正拔地而起。在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历程中,凌家滩遗址的重要地位和凌家滩文化的辉煌灿烂,穿越时空,走向人前。

▲ 凌家滩遗址博物馆 效果图

早在1987年,马鞍山在遗址之上建起的,还有三国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馆。其以展示朱然及其家族墓考古发掘成果为主,汉及三国文化为辅,集收藏、展览、研究、公共教育和文化交流于一体,成为国内展示、研究“三国文化”和“长江文化”的重要窗口。



文化的“扩音器”,发出瑰宝最大声音。


“诗仙”李白望天门、泊牛渚、卧青山,“诗豪”刘禹锡屈身陋室抒写千古名篇......从历史深处走来,马鞍山的文化瑰宝灿若星辰。一个个博物馆,以他们为名,扬文化之粹,发出最大的声音。

▲李白纪念馆 游客拍摄

1959年,采石矶翠螺山南麓,李白纪念馆开始筹建。时至今日,太白楼、纪念馆、谪仙园,徽派建筑风格古建筑群中分布11个展厅,以丰富的藏品、独特的陈展,传递诗仙盛名。

而在大青山脚下,李白墓、太白碑林、太白祠、青莲书院等共同构成李白文化园,供世人瞻仰诗仙、抒发诗情。

▲ 陋室(今刘禹锡纪念馆)正门 秦祖泉摄

陋室,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和州做官时的居所。历经多次修缮,保留至今,陋室已在原址基础上被开辟为刘禹锡纪念馆,以一座秀美的园林建筑,陈列展览着刘禹锡的生平和政绩,诉说着一代文豪的诗意和廉洁从政的初心。



艺术的“摇篮地”,激荡美育层层涟漪。


集合艺术资源,彰显地方文化,激活艺术感知,寻找审美体验,艺术类博物馆不可或缺。

▲ 林散之艺术馆 图源采石矶景区官网

林散之艺术馆,与太白楼相邻,为纪念当代杰出的书法艺术大师、诗人、画家林散之而建,陈列有林散之一生不同时期的书画作品、手稿、印章、文房用品等以及当代名家的书画作品,是弘扬林散之艺术成就、促进书画艺术交流的重要场所。

与之相邻的,还有延园。延续中国传统文化,陈列着季汉章、陈艾中、吕系学三位先生分别捐赠的古代砚台和现代书法作品,是研究诗、书、画艺术的理想之地。


▲ 德化堂古床博物馆 资料图

还有,德化堂古床博物馆,云集全国各地300余张古床,品种之多、地域之广、年代之久、品相之好,令人惊叹;洪滨丝画美术馆,集产、学、研、游于一体,正成为被誉为“东方一绝”的马鞍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洪滨丝画的研发、展示和交流中心。



城市的“代言人”,塑造独特文化地标。


马鞍山市博物馆,只要花半天时间,就能从新旧石器时代,一直了解到今天的马鞍山。作为一个综合性城市博物馆,它犹如“代言人”一般,致力于让更多人了解、热爱马鞍山。

▲ 马鞍山市博物馆 资料图

这样的“代言人”,含山县有,和县有,当涂也有。它们敞开胸怀、高屋建瓴,集文物收藏、展示、研究、保护、开发于一体,统观一方土地的历史文化,凸显城市发展的辉煌成就,成为承载城市记忆、对外宣传交流的文化地标。

▲ 向山镇“老物件展览馆” 资料图

而在向山镇向阳村的“老物件展览馆”里,农田耕作的独犁、耥耙,上了年月的煤油灯、缝纫机、收音机……映入眼帘的老物件将人们拉回了岁月的记忆长河里。

现如今,一些“小而美”的博物馆逐渐扎根在马鞍山的城镇和村庄里。它们涵盖历史、文化、自然、民俗等多个领域,亦成为传承文明印记、唤起乡土记忆、贴近百姓生活的重要殿堂。


02这些馆,大有“看头”


博物馆是什么?

它是一座跨越的“桥”,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它是一本厚重的“书”,能够丰富全社会的历史文化滋养,值得细细品咂、慢慢寻味;它是一所“大学校”,是文物有效利用的重要平台,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渠道。

▲东晋孟府君墓志砖 马鞍山博物馆藏品

从古代的皇家“私藏”,到现代博物馆讲述城市历史,再到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当文物所承载的历史文化逐渐走出“深闺高阁”,当以往“高冷”的博物馆开始努力拥抱时代,它们也越来越有“看头”。



创新策展,让文物“活”起来


走进马鞍山市博物馆,精心的展陈、生动的叙事,五大单元清晰地勾勒出马鞍山人文历史发展脉络;“镇馆之宝”青铜大铙独享展区,在光与影中尽显纹饰与工艺;全息投影、VR体验、数字展览等层出不穷,满满的科技感正为观众带来更加直观和沉浸式的观展体验。

▲青铜大铙 马鞍山博物馆藏品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的基石,是架构观众与展品之间的桥梁。为让原本古朴而沉静的文物“立”起来、“活”起来,让厚重的历史以更加轻松、有趣、活泼的方式打开,马鞍山的博物馆们不遗余力。

不断丰富文物收藏研究,加大原创展览策展力度,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线上线下相融合,探索文物解读与诠释的新方法、新手段、新路径;不断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加强临时展览高端引进,以联合办展、交流展览、巡回展览等方式,与具有丰富馆藏的博物馆、机构深度合作,提供更为丰富的文化服务,为城市发展输送文化滋养。

▲朱然博物馆特色展览

当下,市博物馆《三晋灵光——董寿平艺术展》,市美术馆《姑孰画派女画家作品展》,朱然博物馆《极乐之宴——朱然墓出土“宫闱宴乐图”漆案单体文物展》......丰富多元的特色展览正给公众带来高品质的文博盛宴。



多维社教,让文博“走”出去


“绘画看三国,执笔画文物”,朱然博物馆里体验活字印刷、琴棋书画;博雅学堂公益课堂,科普“拉线小船”......这个国际博物馆日,马鞍山一系列活动,无不呼应着今年的主题——“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

教育是博物馆的灵魂。为更好地守护文物、传承文脉,马鞍山的博物馆们以馆藏研究为依托,通过分众教育的方式,组织开展多维社教、研学活动,让公众更好地触摸历史脉搏、感知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马鞍山博物馆特色活动

针对不同受众,“横江博谈”“博雅学堂”“博物新知”“博影传奇”等社教活动、公益讲座相继出炉;“云上之旅”“文物有赏”“文物会说话”等线上科普栏目陆续上线;“绘画看三国 执笔画文物”“我在博物馆画文物”等文化体验活动持续举办......展教并重,让公众在亲身探索中认识文物、守望历史,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马鞍山市朱然博物馆展览进社区活动 资料图

同时,马鞍山各大博物馆还坚持走进学校、企业、社区等,开展“送文博知识进基层”“送文博课堂进学校”“送展进基层”“流动博物馆进企业”等活动,让文化自信的种子,在一场场的“奔赴”中,在每一个公众的心里蓬勃生长。



花样整活,让博物馆“火”起来


5月18日下午,《遗失的图册》真人NPC互动沉浸式解密游戏将在马鞍山市博物馆上线。这个消息一经“马鞍山日报”抖音号发布,立即登上同城热搜,“我要玩”“又背着我整活”“暑假搞起来”......网友的评论更是一片火热,充满期待。


当优秀传统文化受到热捧,越来越多的人乐于走进博物馆,博物馆游热度持续攀升。相应地,博物馆也开始凭借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对观众兴趣的精准拿捏,花式整活,打造可看、可听、可互动、可参与,奇妙有趣的文博体验。

▲“国宝小侦探”沉浸式游戏 

紧跟时尚潮流,用“新潮”创意拥抱年轻人,“国宝小侦探”“夺宝奇兵”等沉浸式游戏体验纷纷上演,在打卡“文物”“场馆”“景点”的过程中,开启博物馆奇妙之旅;发挥社交媒体的传播优势,通过达人探馆、网络直播等,不断拓展“朋友圈”,吸引公众在线上线下走进博物馆。

▲马鞍山文创产品 资料图

而在文创产品研发赛道上,马鞍山的博物馆们也都加了把劲儿。保温杯、钥匙扣,帆布包……无论是出行还是日常生活所需,各种小物件不断上新,给人们安排得明明白白。

设计风格上,各大文创产品瞅准了人们兴趣点,突出馆藏文物特色,风格可盐可甜,功能颜值兼备。现如今,“李白印象”“凌家滩印象”“城市名片”等文创产品备受青睐。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博物馆从未像今天这样如此好玩、有趣,深度参与现代社会、文化、教育议题,与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所以,请一定不要辜负了博物馆的努力。

到博物馆去,感受岁月流光,领略文化之美!


编   辑 / 赵欣欣      校   对 / 戴国文
审   核 / 谷   雨      审   签 / 陈 峰总监制 / 杜维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望天门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