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让城市更city,马鞍山有策略!

刘挺 望天门
2024-09-08

“城,所以盛民也。”

城市是经济发展的中心,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九山环一湖、翠螺出大江”,山水形胜的马鞍山,自古便是文人墨客所偏爱的“山水都”。

在经济发展方式深刻变革、城市外延式扩张模式难以为继的今天,走过近七十年建市史、正处于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关键期的马鞍山,如何进一步增强活力、竞争力,让传统资源型城市焕发新魅力?

▲ 长江马鞍山段 唐焱摄

近年来,马鞍山坚持把内涵式增长作为关键策略,突出公共服务、工业邻里中心、生态环境“三个导向”,创新手法步法打法,在实现投入产出良性循环的同时,推动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持续提升,积极探索城市内涵式发展新路。

成为中国美丽城市典范、跻身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百强、连续2年常住人口正增长……城市向新、产业向强、生活向美,让居者幸福、来者流连、闻者向往。




以公共服务导向

打造高品质城区





城市的核心是人。能否让人们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是评价衡量城市发展的根本标准。

马鞍山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通过公共服务配套先行,把更多公共空间留给群众、让更多公共服务惠及群众,使城市不仅有“高度”、更有“温度”。
重点片区开发建设,是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活力的重要抓手。

宁马城际站点初显,阳湖公园建设将成,精准导入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作为马鞍山正在重点开发的未来社区,阳湖片区开发建设如火如荼,一个绿色生态宜居的精品示范片区正在加速崛起。

值得一提的是,阳湖片区在启动之初就算好了全生命周期综合平衡账,通过“先布棋盘再落子”,快速激发板块活力,推动实现投入产出良性循环。

在城市开发中,针对新区公共服务不足、资金投入大等问题,马鞍山按照群众利益、基础设施、公共配套、产业发展“四个优先”原则,全面完善片区功能,有效提升整体价值及内生动力。

▲ 阳湖片区效果图

新城建设“增品提质”,老城更新蝶变升级。

马鞍山“先有矿后有市、先生产后生活”,老城区普遍设施陈旧、功能缺失,如何实现“二次成长”、重新焕发生机活力?




华灯初上,城市中央,“创客+”文创园里人潮涌动。“老矿院”变身休闲娱乐“新地标”,浓浓烟火气点亮了城市“夜经济”。



按照“拾遗补漏、串珠成链、结链成网”思路,一处处精心打造的口袋公园相继开放,让居民抬脚就能享受绿地、体验美好。



以“望山能进山、进山能游园、游园能环山”为目标,贯通佳山、雨山等环山环湖健身步道。一路向前,山林葱郁,空气新鲜,让人忍不住大口“森”呼吸。



分步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利用社区闲置用房建设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老年食堂,垃圾中转站变身“共享型”城市综合驿站“智慧停车”巧解城市停车难题……

▲ 创客+文创园航拍 资料图

在推进城市更新中,马鞍山突出“微改造、精提升”,着眼群众“喜闻乐见、天天有感”的地方,尊重城市肌理、织补城市功能,“因风吹火、照纹劈柴”,在“尽精微”中“致广大”:越来越多的老街巷换了新模样,越来越多的生活圈丰富新功能,越来越多的“老居民”过上“新生活”。





以工业邻里中心导向

打造高能级园区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动力之源,园区是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

马鞍山坚持把人、产、城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谋划,一体优化园区设施配套、产业定位、空间布局,不断提升园区发展能级。
2023年,马鞍山两个园区入选安徽省“亩均效益领跑者”;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由12.59万元提升至23.55万元,增长87.05%。

“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交流会在马鞍山举行 资料图

强化产城融合,推动产业园区向产业社区转变——

高楼林立、厂房连绵;路网纵横、四通八达;绿意盎然、处处皆景……漫步马鞍山经开区,生产与生活相得益彰,产业与新城交相辉映。

窥斑见豹。马鞍山制定《开发园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导则》,按照“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原则,构建“工业邻里中心—邻里汇”两级服务设施体系,打造“5分钟生活圈”,目前共计划设置工业邻里中心40处、邻里汇60处,旨在通过不断完善功能配套,提升产业资源集聚力、配置力,赋能新质生产力茁壮成长。

▲ 马鞍山经开区 资料图

发展特色产业,推动无序竞争向错位协同转变——

产业竞争力源于产业集聚度,“握指成拳”才能迸发最大合力。




马鞍山研究出台《县区、开发园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引导各载体聚焦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在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上下功夫,集中精力打造优势特色产业,不断拉长产业链条、推动产业集聚,实现“各美其美、百花竞放”。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一体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新兴产业“独木变森林”、未来产业“小树变大树”,2023年,马鞍山进入全国先进制造业城市60强

▲ 马鞍山市慈湖国家高新区航拍 资料图

节约集约用地,推动增量依赖向存量挖潜转变——

垂直增效

美利信新能源汽车结构件及5G通信基站结构件项目,通过采取多层厂房、汽车上顶等技术,将用地减少近一半,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

退散进集

博望区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产业重塑,建设十大小微产业园,让每一寸土地都发挥出最大价值。

▲ 美利信新能源汽车结构件项目航拍 资料图

马鞍山创新打造“园区—单元—项目”一体化节约集约用地模式,科学划定园区开发边界、严控开发强度;强化土地出让合同和用地投入产出监管合同“双约束”,大力推行工业上楼等节地模式,去年新增工业用地综合容积率提升10%。





以生态环境导向

打造高颜值片区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天蓝、地绿、水净,是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马鞍山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生态高颜值与经济高价值“双向奔赴”,让群众在美丽家园建设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一江碧水向东流

▲薛家洼生态园  唐焱摄

马鞍山坚决落实长江大保护要求,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一体实施一江两岸79公里岸线综合整治。

从“脏乱差”到“美如画”,从“临江不见江”到“近水更亲水”,“一江碧水向东流”的胜景正逐渐重现。

薛家洼生态园、滨江湿地公园、和州之心、浮沙圩湿地公园、长江不夜城……母亲河畔,一处处新晋“打卡地”游人如织客如云,长江已成为这座城市最令人向往的风景。




百年矿区迎蝶变

▲ 凹山湖  资料图

登上观景平台,眼前,具有百年开采史的华东地区第一大黑色冶金露天矿场凹山采场,已蝶变为一座秀丽的人工湖。

马鞍山是全国七大铁矿区之一,特别是向山地区由于长期超强度开采,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百年矿区逐渐成为“生态伤疤”。

马鞍山抢抓全国首批EOD试点机遇,实施十大工程44个项目,系统推进生态环境修复、基础设施提升、废弃资源回收利用等,并通过创新实施“EPC+产业导入”模式,积极引进产业项目,不断推深做实“两山”价值转化,向山向上向美,未来可待可期。




城市明珠绽新颜

马鞍山雨山湖 资料图

“九山环一湖”,“湖”即雨山湖。位于城中的一池碧水,见证了发展、承载着记忆、寄托着乡愁。

马鞍山以建设全国海绵城市示范市为契机,按照“理水、兴园、营城”思路,实施雨山湖东区排水韧性能力提升工程,通过强化水体治理、增设休闲体育设施、贯通环湖步道等多措并举,打开亲湖亲水亲绿界面。

随着工程的有序推进,不久之后,这处城市明珠将重绽新颜,让马鞍山更“绿美”、群众幸福感再“加码”。


民之涓流,城之壮阔;城之美好,民之所向。

当前,安徽省正扎实开展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行动。踏上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征程,马鞍山将锚定内涵式增长不动摇、坚持“三个导向”不停步,注重把人、产、城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推进,持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增强发展活力和竞争力。

▲ 马鞍山城市航拍 资料图

营建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筑牢万家灯火的幸福根基,迸发近悦远来的活力魅力。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马鞍山正奋楫扬帆,逐浪前行!


编   辑 / 史芳俊      校   对 / 戴国文
审   核 / 谷   雨      审   签 / 陈 峰总监制 / 杜维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望天门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