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留住长江的微笑,看马鞍山如何“练内功”

邓婷婷 望天门
2024-09-08

为全局计、为子孙谋,2021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行“十年禁渔”,退捕渔民安置保障、禁捕执法监管、资源保护恢复、禁渔效果评估等70多项政策先后出台,中华儿女开始为“生病”的母亲河“疗伤”。

马鞍山,天门中断、碧水东流,扼守长江之咽喉,保护长江更是责重如山。2019年7月,马鞍山在全国率先实现长江干流及重要水域常年禁捕,长江禁捕执法规范化体系建设被全国推广,“十年禁渔”一马当先。

▲ 长江马鞍山段 资料图

如今,走过“强基础”的前三年,万里长江“大病初愈”,“十年禁渔”正式迈向了“练内功”的新阶段。且看马鞍山如何“修炼”。


01稳字当头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2019年,马鞍山以薛家洼攻坚战为突破口,仅用80天就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全面退捕禁捕,2984户渔民全部上岸、5651艘各类渔船全部拆解,一出手,就闪耀于“江湖”。

这当中,渔民上岸、转业转产,可谓是难中之难的“硬骨头”,关系着长江禁捕退捕的成败。马鞍山又是如何突破瓶颈、找到出路?

▲薛家洼生态园  唐焱 摄

渔民上岸有房住、有工作、有社保、有学上、心情舒畅,马鞍山创新使出了“四有一畅”工作法。




出台《马鞍山市退捕渔民安置保障政策实施细则》,明确规范渔船拆解补偿、转产渔民社会保障、住房保障、医疗保障等各种保障政策及各类补贴,健全退捕渔民安置保障政策体系



出台《退捕渔民“捕转养”工作推进实施方案》《护渔员聘用管理实施方案》,立足渔民亲水爱水等特点,开展技能培训、开发公益性岗位等,以导入产业和转换身份帮扶等方式,让渔民有生计;



建立“1+2”结对帮扶渔民联系工作制度,定期走访入户,落实就业帮扶和社保兜底政策,协调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做到应帮尽帮、应保尽保、应就尽就;



……

▲退捕渔民技能培训 资料图
如今,当涂县渔业资源保护协会协助巡护队40余名退捕渔民守护着长江当涂段、运粮河、姑溪河等150多公里河段。56岁的程友清捧回“全国最美长江协助巡护员”的称号,他说:“守护长江,我们责无旁贷。”

博望区丹阳镇小花津社区的退捕渔民蔡小花在自己的水产养殖基地里忙得不亦乐乎。经过专家指导、技能培训,他在养螃蟹、小龙虾的路上愈发得心应手。他说:“2023年,我们养殖收入大概有40多万元。”

▲ 水产养殖基地航拍 资料图

目前,马鞍山退捕渔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障、最低生活保障、住房保障、转产就业率等指标均保持100%,4618名需转产安置渔民全部实现转产就业,“捕转养”项目带动376户退捕渔民户均增收8万元以上......

上岸渔民退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为十年禁渔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02出招有力


十年禁渔是一场持久战。要想行稳致远、久久为功,还需着力固本培元、强筋壮骨,做到初始即严、源头规范。

自长江禁捕以来,深入推进农业综合执法改革和渔政执法改革,加快长江禁捕执法规范化体系建设,联动协作、三“防”并重、管罚并举、宣传引导,马鞍山是关关突破、招招有力。



联动协作


市内纵向建立市县镇村四级禁捕退捕工作体系,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组织全市306名护渔员对禁捕水域实行全覆盖、无死角监管;

横向建立健全农业农村、公安、市场监管、海事、水利等多部门协同作战机制,“水上打、陆上管、市场查”

市外

南京、镇江协同立法保护长江江豚,依托长江保护执法联盟和宁马滁联管共治机制,强化与南京、芜湖、滁州等地定期开展交界水域巡查、执法信息共享、案件线索移送,实现跨区域联管共治

▲多部门联合执法 资料图




三“防”并重


长江禁捕需要严格执法,同样也成就了禁捕执法改革。马鞍山创新实施“五大练兵”和“十项行动”机制,执法力量握指成拳,执法队伍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率先完成长江流域重点水域视频监控全覆盖,成立渔政信息、船艇维修、无人机执法等技术应用攻关小组,实施渔政信息化“扩面提标”工程,建设市、县渔政执法基地(趸船)3座,建成渔政信息化中心7个,更新多套装备。

目前,渔政“一平台两系统”(智慧渔政执法平台及乡镇护渔员管理系统和禁捕水域船舶管理系统)主体项目建设已完成,预计于年底前和省平台完成数据对接、投入使用,实现“人防+技防+智防”的有机结合。

▲马鞍山渔政执法智能化平台 资料图




管罚并举





持续开展“暗访+督查”“人防+技防”“专业队伍+社会共治”“水上巡防+岸上整治”等“四个结合”禁渔监管机制,渔政执法机构与水上公安、禁渔区派出所建立健全联合执法机制。

2020年以来,打击非法捕捞和销售刀鲚、渔政亮剑、春季护渔区域会战、“三无”船舶整治等专项执法行动一场接一场,全市共查处非法捕捞销售案件1653起,查获没收渔获物2989.3千克,取缔“三无”船舶178艘



马鞍山还建立长江生态法庭驻长江检察室,实现了渔政执法与法院审判、检察监督的有效衔接,创新采取替代性修复判决方式,以环境损害人增殖放流的形式,开启长江生态保护新模式。

▲法院集中宣判长江流域非法捕捞水产品案 资料图



宣传引导





进校园、进村子、进市场、进餐馆,发短信、设标牌、亮字幕,“广泛撒网”,扩大宣传覆盖面;



向返乡农民工、禁捕区域周边村民、商货船船主船员等,普法宣讲禁渔政策,“精准滴灌”,签署《禁渔承诺书》;



坚持以案释法,生动讲解案例,宣讲《长江保护法》等政策法规;



……

▲ 禁渔宣传 资料图

“十年禁渔”“保护长江”的共识在马鞍山大地凝聚。


03任重道远


春潮迷雾出刀鱼。曾经,骨软如绵、肉质丰腴、体表白亮的“江刀”,是开春后长江送给马鞍山人的第一份大礼。但从“密密麻麻”到一网几“小刀”,再到天价“江刀”,背后折射出的“江刀”数量锐减的现实。

如今,“江刀”绝迹于市场,是否回归于长江?

数据显示,近年来,长江马鞍山段渔业资源恢复明显,鱼类规模、资源密度分别是禁渔前的1.5倍2倍,长江刀鱼种群已恢复至禁渔前的4倍

如果说,人们对“刀鱼”的回归没有什么概念,那么作为“食客”,长江江豚肯定感受得到。

“现在在长江里看到江豚,不是那么稀奇了。”当涂县护渔员刘素荣感叹。作为长江水生生物食物链顶端的存在,江豚是长江生态环境质量的“晴雨表”。十年禁渔后,口粮增多,科考监测报告显示,2022年长江马鞍山段共发现江豚48头次。

▲ 长江江豚 徐旻昊王珂/摄

放眼长江,波光粼粼,清江清湖,这是禁渔后的壮美景象。乌江流域增加了25种鱼类,多年未见的鳤鱼开始啃食江边芦苇,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生中华鲟现身博望运粮河......沙鸥翔集,鱼儿畅游,长江回报给我们的是不断的惊喜。

但我们也应清醒认识到,当前,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仅从“无鱼”恢复到“较差”等级,中华鲟等旗舰物种仍处于极度濒危状况,距离“恢复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这个长江“十年禁渔”终极目标,仍然任重道远。

持续深化非法捕捞和市场销售非法渔获物专项打击整治,深化跨区域联合执法,加快推进“一平台两系统”建设,帮助退捕渔民就业致富,科学增殖放流.......

▲ 马鞍山滨江 唐焱摄

一江碧水,两岸青山;征途漫漫,唯有奋斗。

马鞍山将始终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十年禁渔,一以贯之抓好各项工作落实,让更多“水清岸绿、鱼跃鸟飞”的美景出现在长江沿线,让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惠泽人民。


编   辑 / 史芳俊      校   对 / 戴国文

审   核 / 秦   俊      审   签 / 陈 峰总监制 / 杜维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望天门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