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银河补习班》:一个感谢两个反馈

一土 华章 奴隶社会 2020-09-01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1921 篇文章

题图:《银河补习班》剧照。

从《三个傻子》到《起跑线》,一直很喜欢印度的教育电影,也一直想知道中国什么时候可以拍出这样高质量的反映教育话题的电影。前两天受邀去看了邓超和俞白眉的新片《银河补习班》,也是我平生第一次看首映式,现场还作为教育界人士发表了一些感想。回来以后还是觉得不吐不快,我就把这几句感想扩展一下,成一篇小文吧。


(声明:下文有少量剧透,慎入。)


这确实是一部好电影,那怎么给反馈?


在一土学校,从最小的孩子开始,老师都会教他们自我情绪认知和社会情感学习(SEL,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其中比较核心的一条,就是怎么给反馈。我们经常有家长跑过来说,一土才上了没几个月,回到家给爸爸妈妈反馈,都是热反馈加冷反馈(先说优点,再说不足,用一土术语来讲,就是“友好、具体、有帮助”),一套一套的。我今天也沿用这个套路吧。


首先是感谢,在我前面发言的是尹建莉老师。她说,《银河补习班》是这几年看到的少有的、没有硬伤的中国教育电影,里面对教育的各种核心观点基本上都对,很多句子拿出来都是金句。


我特别认同尹老师这一点,特别感谢这样的电影可以拍出来,希望可以大卖,进而引发整个社会对教育的进一步反思和讨论。也让更多的人来探讨,到底什么才是好的教育,教育中的那些梦想和坚持,和教育中爸爸的重要作用。



我一直认为中国的教育有这么多的问题,公众舆论的引导难责其咎。且不说从心理学和传播学的角度,各种制造和贩卖焦虑的文章肯定比理性客观的文章更加大行其道,我们也一直在主流媒体上缺少讲述正确教育观的文章和电影。所以,这个电影的出现,才显得特别珍贵,希望以后可以有更多这样的好电影拍出来。


再来说点不足。其实这不是电影的不足,因为教育的根本问题,本质上是个生态问题,这很难用一部电影来充分表达。但是,我说,像电影中出现的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可能。


作为一个家长,特别是电影中这样的弱势家长,在面对整个以淘汰制,以制造焦虑和应试排名为主流的教育体系里面,在整个大的社会背景下面,是非常非常难坚持自己的观点、独善其身的。


如果你不给孩子报奥数班,而班里的另外 39 个孩子都在上,你会仍然淡定吗?就算他希望像电影中的爸爸马皓文那样,在真实世界中,其实是很难考得特别好的。因为从客观上讲,淘汰式的应试教育,早已经被各种课外培训机构做到了极致,即使孩子爸爸是理工科背景,辅导数学方面他大概率比不过培训机构从清华北大招的一水儿的数学老师。作为单枪匹马的一个爸爸,想和整个体系对抗,也是异常困难的。


这也更加凸显了一土在做一件非常重要,同时也非常难的事情。我们从一开始就认为,教育是个系统问题,想要从根本上让教育有所改善,靠单点解决问题是无济于事的。


最终还是要靠我们每个人自身的努力,和大家的努力,共同构建一个成全式的教育生态,这个生态里面的所有教育服务、产品和内容,都是符合成全式教育这个基础理念的,当我们逐渐构建起了这个生态,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家长,用一种更加不焦虑的心态加入进来。最终在这样一个成全式的教育生态里面,完成自己孩子的整个教育学习过程。(最近我们为家长们筹备了个家长社区,叫“全村”,送给希望同行的父母们,感兴趣的可以看文末。


我还想探讨另外一个细节马飞本来是年级倒数第一,过了半个学期,也只是在班里变成了倒数第五,后面只有半个学期了,中间还经历了那么惊心动魄的一场长途旅行,我是很难想象他真的可以考到年级前 10 名的。



我在不同场合反复讲过,教育的本质是先慢后快的。希望在短时间内看到自己的孩子有飞速的成长,坦率地讲,有点不太现实,我也不希望这部电影给家长这样一个误导。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在我们绝大部分父母眼里,永远看到的是别人家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有他的长处和短处,我们用自己孩子的短处比别人家孩子的长处,当然比不过。父母都觉得,那个有长处的孩子的学习速度才是正常的,并且希望其他所有的孩子学这个东西都像他学的那么快那么好。其实,他才是不正常好不好!


这样的期望是相当不现实的,而且最终的结果是,不管我们的孩子学任何东西,父母都会拿他和在这个世界上学得最好的孩子比,那孩子呢?一定是非常痛苦的,也很可能会逐渐丧失对学习的热情。


有关先慢后快这个槽点,也体现在马飞的转变仅仅发生在短短的一个学期里面,那学期之后的学习道路显然是一帆风顺,由年级前十名成了可以冲击状元的学霸,考取了飞行员,并一路成了航天员。这可能是剧情需要,但也充分反映了主流人群的喜好。


其实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如果马飞最后只是一个“普通人”,并无傲人的成绩,但是他内心是充盈的,并且做着对社会对他人有益的事情,他爸爸的教育还会不会被认为是成功吗?



最后回到电影,剧本确实写的不错,拍得很好。回看一土这三年,感觉每天都像拍电影,而且充满了电影都编不出来的情节。我们靠着的就是一直想,永远面临无数的问题,“永远不要停止思考,永远不认输”。永远有危机,也永远在解决危机。作为其中一个男主角,说老实话,我挺享受的。


如果你也想参演我们这个真实版电影,欢迎联系我们,导演会给你留个位子。



「全村」说:


一土从 2016 年开始做,到现在已经三年多了。幸运的是,我们遇到了这些同路人,也积攒了很多优质的资源和宝贵的经验。遗憾的是,没有机会跟更多人分享,没机会让更多孩子有一个自然又放松的教育环境和成长氛围。


所以,今年我们做了一个线上的家长社区,叫「全村」。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是因为教育跟其它很多事情或行业都不一样,教育远远不只是学校,不只是课程,它更是一种全家投入的社会体验,不仅对孩子,也是对我们成人。


就像我们在一土总说的:教育不仅是为美好生活做准备,教育本身就应该是美好生活。


希望通过这个社区,我们能有更多成人,有觉知地养育,用自己的心和手,让养育成为一个幸福的家庭体验。


村里除了有一诺分享的《如何当妈才能不焦虑》外,每月都会有新的课程:


  • 美育导师戴亚楠的《咱村美育课》,教大家如何通过美育构建亲密的亲子关系;

  • 一土结合近百位家长反馈精心打造的《一土学校给村里爸妈的私享课》家长系统学习课程;

  • 应用权威心理情绪理论,经过 1000+ 人验证的亲子共学的动画《和小土豆一起学情绪魔法课》;

  • 还有很多有趣有料的直播:积极心理学家谢刚的《积极的家庭,丰盈的生命》,知名中英设计师陆怡颖的《跨国艺术家与你聊聊创意的那些事儿》,《如何在艺术教育中,去培养面向未来的下一代》,500强外企经理爸爸分享的《当了6年爸,我的真实体验分享》,美国高管妈妈Julie的《如何和小情人“练”爱?》……等等。


社区上线一个多月,已经有近三千多位村民加入,看到“村”里的爸妈热情地分享经验、一起抱团取暖,共同成长,我们非常感动。


想进村的爸妈们,扫下方图片中二维码,即可减免 50 元,我们在村里等你。


▲ 扫码减免50元,我们在村里等你。

-  END  -

推荐阅读

点击“阅读原文”,咱们村里见。


你读到的只是冰山一角,看经典热文,点击菜单。


有感悟想和大家分享,

给邮箱 nlsh88@163.com 投稿吧。


欢迎转发分享;对话框输入“转载”即可了解授权详情;未经授权,不得用于微信外的平台。

喜欢吗?期待你点“在看”支持 ↘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