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济变革5:经济停滞的明清 假冒伪劣的盛世

2017-03-05 qijunjie82 齐俊杰的财经读书圈


各位书友大家好,今天我们看看明清,这个时期我们一直在吃老本,而中国落后于世界,也是在这两个朝代发生的。从明朝开始北修长城,难进海运,基本就是一个地理上的闭关锁国了。其实当时明朝建立之初,拥有全世界最强大的造船力量和海军,郑和下西洋都展现了无与伦比的实力,但郑和下西洋的60年后,中国开始主动切断于世界各国的海上联系。而且,谁要敢建造双桅以上的船就杀,中国海军来了一场自我毁灭,造船技术不进反退。而这个时候,正是世界的大航海时代,而到了清朝,为了压制在台湾的郑成功,清朝更是宣布禁海令,片板不许下水,粒米不许跃疆,直到收复台湾后,康熙二十四年才开了海上贸易,设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四大海关,但好景不长在乾隆朝就给关了三,就留了一个广州。但在广州城,各地商人也不许四处活动,只能待在商馆里。处处受限。西方15个国家先后派出使团,要跟清朝建立双边关系。但都遭到拒绝。我们的意思就是,自己过好自己的,不跟你们一起玩。而欧洲使团来到中国后发现,中国跟马可波罗说的完全不一样,什么遍地是黄金,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明明是遍地都是饥民,这回头我们找一本叫做饥饿的盛世,给大家读读。都说康雍乾三朝盛世,但在民间却惨不忍赌。


其实英国人当时来,就是想做平等贸易,但乾隆一概不允许,还写了信给英王,说我们大清什么都有用不着你们,爷我也不稀罕你们那的东西。以后能别来就尽量别过来。没工夫接待你们。而当时英国使团带来的很多工业文明东西,全被封藏,可能乾隆压根就没看过。


中国历史上最没文化的皇帝可能就是朱元璋了,乞丐出身,典型的农民思想。他当了皇帝,把一切都看成了工具,对于老百姓,朱元璋也这么认为,你就老老实实当农民吧,别到处乱溜达。你当农民,你们家子子孙孙都当农民。所有人都干自己的本分事,天下就太平了。在这种思想下,明朝尽管水稻和棉花产量暴增,但也没有爆发工业革命,反而够吃够用了,转过身来刺激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明朝的城镇化,不但没有进步,反而退步了。人口集中程度越来越弱,大中型城市都停止扩张,城市都不发展了,工商业显然就被严重迫害,经济效率越来越差。但似乎只要够吃够穿,中国就能一直封闭的自转下去,无需参加全世界的公转,直到有个外力打破这一切为止。


明清两代的工商业完全进入了官商勾结的经济模式中,商帮兴起,晋商,徽商和广东十三行商人因此得利,变成了一个寄生性的阶层。而这个时代的经济手段还是特许经营,还是盐政,朱元璋甚至提出以盐养兵,指定商人必须要承担运粮食到边疆的任务,然后才能换到牌照,拿着这个牌照才能去支取食盐,拿到特定的地方去销售,由于当时这个边疆就在山西大同,所以山西商人凭借地利的优势,迅速崛起。而到了明朝中叶,盐政变革,不用去运粮食到边疆了,只要到内地去纳粮就能换取盐引,也就是牌照。而这个纳粮的地方就是淮河和江苏、安徽这块,所以徽商崛起,跟晋商开始划分势力范围。然后政府又推出贩盐身份证,叫做窝本,可以世袭。没有这个身份证,你就不能从事食盐的贸易。这种特许经营,承包经营构成了明朝食盐垄断的一大特色,而他的基础就是官商勾结日益猖獗。


清朝乾隆年间,开放通商,推行行商制度,在外商之间设立了一个有资质的中国商人角色,由政府发放牌照。史称十三行商人,当时外船入境,必须有一位十三行商人担保,行商要负责交税,定价,以及负责管制外商行为,有点像一个中介的角色。这三大商帮凭借垄断利润,都富可敌国。但可惜的是,这些商帮的财富,不是来自于本事,和市场竞争,而仅仅是特许牌照。而商人赚了钱之后,不再想着继续投入扩大再生产,建造基业长青的企业,而是时时刻刻想着,尽快让子女参与科考。尽快成为官而不再是商,巩固这种官商的联盟。明清的落后,始于这种思想和制度的落后。


虽然康乾也称为盛世,仅次于唐朝的开元年间,但主要特点是人多,钱多,大家活得安逸,但从社会进步意义来说,这个盛世几乎没有什么可取之处,特别是同时期对比欧洲的科技和制度上,所谓康乾盛世不过是一场自娱自乐。正是这个盛世,让中西文明的力量发生了逆转,世界政治经济的中心,从东方的中国, 转到了西方世界。老齐给举个例子,你能想象乾隆皇帝和美国开国的华盛顿总统,是同一年去世的吗?对我们来说,乾隆是一位古人,是那么遥远,相反华盛顿似乎代表了一股近代的文明。


落后就要挨打,这个落后主要体现在制度上,在人家眼里你永远是异类,而且还是一个狂妄的异类,所以当英国人平等贸易的请求被拒绝后,1840年中国就迎来了鸦片的灾难,白银大量外流,而禁烟的目的其实主要就是为了遏制白银外流,甚至林则徐也没那么高尚,他当时跟皇帝说,如果再不禁烟,钱就都被老外赚走了,兵也再不能打仗了,可见林则徐眼里重点是兵和钱,但结果大家都知道,被英国一顿老拳给打趴下,中英南京条约,彻底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而除了外患,内忧也开始兴起,白莲教起义还有太平天国运动,让清王朝元气大伤,看似牢不可破的上千年的中央集权开始松动,没办法了,只好允许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地方军阀崛起并且自筹军费。


中国在慈禧和李鸿章的主持下也搞过洋务运动,而且时间并不晚,1860年那会儿欧洲还在打仗,德意志还没成立,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的铁厂还没建立。日本的德川幕府刚刚被推翻,还没进入维新时期,但可惜的是30年时间,中国称之为同治中兴,认为洋务运动已经有了很大的起色,但仍然是谁见谁欺,清朝的力量不但跟英法比更加悬殊,甚至远远落后美国,连日本也打不过了。这一切都来自于这句话师夷长技以制夷。政体不改,光学技术是没什么用的。比如当时就为铁路要不要修,争论没完没了,老百姓认为破坏了风水,惊动了山神。会招来灾难。为了这种纯扯犊子的事,讨论来讨论去,甚至当时曾国藩也反对修铁路,他说一旦商品流通加快,必然破坏男耕女织的长治久安。可见小农心态已经深入人心。所以看似是铁路之争,但其实是一场意识形态的竞争,到底要工业化,还是继续农业化。李鸿章强烈坚持也没用,甚至一度修完的铁路,不能用蒸汽机车头,只能用马来拉车,1891年大清的铁路不过360公里,小日本的铁路长度却已经超过了3300公里。


李鸿章当时提议让盛宣怀来成立轮船招商局,抵御外国轮船势力,争取航运的权利。并提出了官督商办的企业制度,这在历史上有重大的进步意义。相当于竖起了一个标杆,中国有了公司业务,随后轮船招商局做大,竟然在长江航运上击败了美国和英国的船务公司。在这种官督商办的感召下,造船业,采矿业,纺织业,保险业出现了许多新兴企业,洋务运动出现小阳春。但随着企业做大,矛盾来了,商人跟政府之间存在分歧,商人提议政府退出,但李鸿章无法接受,由此可以看出,他的目的就是富国强兵,而不是纯粹搞活经济,局限性相当明显,1884年趁着上海爆发金融危机,房价大跌,徐润,郑观应等人私自挪用巨款炒房,结果李鸿章借机将这些不听话的买办清除,这几个人也是第一批死于政商关系的国营企业经理人。而这种国进民退的思路,影响着今后的100多年。最后的结果就是,洋务运动官僚气息越来越重,而民间资本越来越失望,最后对于洋务投资越来越少。而反观日本,就完全摒弃了什么中学为体的思想,直接提出西为日用,为此日本的改革是全方位的,从教育到工业,完全照搬西方思路,当中国官督商办招商局的时候,日本则坚决民营化,日本人说不能与民争利,那样坏处太多。伊藤博文后来说,日本政府创办企业的唯一目的就是,告诉你这玩意能赚钱,诱惑你来加入。所以我们总说摸着石头过河,这点老齐很久都想不明白,明明河上有桥,为什么还要下水摸石头呢?摸石头,摸着摸着就变成了浑水摸鱼。


随后,中日甲午战争,毫无悬念,又是一个工业国打农业国,用三体的话说就是高维攻击低维,北洋水师惨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甲午赔款日本全都用于教育、铁路、发展航运造船和机械制造,中日差距进一步拉开。

这就是今天的读书内容,那么洋务运动之后还有哪些故事,为什么又说中国的民营企业恰恰在甲午战败之后,迎来了一次高潮,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咱们明天再讲。







当然也不要忘了我们的【齐俊杰看财经】,学习的知识要结合实战才会有效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