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渡十娘|客厅:浪姐呈颓象,莎翁来救场

渡十娘all 渡十娘 2020-09-17

谈你是我的阅读者   我做你的渡十娘

戳蓝字一键关注 渡十娘

转发也是一种肯定


文字|吴澧

编辑|渡十娘 



作者简介:吴澧,旅美博士,现在国际研究机构工作。文章曾发表在《南方周末》、《财新》周刊等国内报刊。


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一期在6月12日悄悄开播时,没有炒作,大概也没多少“水军”,却口碑跳长,人气爆棚。但是九期下来,收视率逐渐下跌。人们本来想看演艺圈“熟女”如何活出年龄的精彩,见到的却是步步滑向女团选秀的幼齿模样。



不过,这也正常。想做一个颠覆文化刻板印象的节目,却请来一群低文化,必然结果就是堕入文化刻板印象。反正,本人看过第一期就不看了。见到一帮娘们给宁静拜码头,就知道很多人出身贫民窟,也没受过良好教育。贫民窟不比农村。很多村庄仍然有宗族结构,要服从一套祖传规矩;而贫民窟是拳头为大。贫窟女从小练出的本事,就是一看即明白现在场面上谁是老大,然后赶紧请安。



独有万茜,从气度到服饰都与众不同。到底是去罗马尼亚演过古希腊悲剧《安提戈涅》的。


其实剧名已经透露了之后的颓象。为什么要叫「姐姐」?装嫩?为什么不能称「阿姨」?记得希拉里当年被共和党骂“碧池”(bitch),她辩解说我不是。《纽约时报》专栏作者大姐大莫琳·多德(Maureen Dowd)批评道:你该向黑人活动家学习,你该说老娘就是碧池,怎么啦?种族主义者骂黑人“尼哥”(Negro),黑人活动家说老子就是尼哥!棒球是美国国球,黑人运动员的全国性团体就叫“尼哥棒球联盟”。他们把贬称夺过来,赋予新的意义。就连一向温和的美籍华人,都出过一个“眯缝眼”(The Slants)乐队。美国商标局认为有种族歧视嫌疑,不让注册。官司打到最高法院,2017年6月,九位大法官一致判决乐队胜。跟黑人一样,乐队说 they wanted to reclaim what is often seen as a slur。在美国,人们认为敢自嘲才是真自信。


按现在趋向,《浪姐》最后能强化的印象,大概不是女人的每个年龄段都能很精彩,而是美国第三波女性主义者极力反对的「美丽迷思」(Beauty Myth)。


女性主义大国数法法和美美。法国有女性三波。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中是第一波,主要是争取女性的政治权利如选举权。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是第二波,集中在工作环境和社会上的男女平等如同工同酬。从90年代开始的第三波,受到后现代思潮影响,不再认为「女性」是一个本质主义的整体而且该整体以大学程度的白人中产阶级女性为代表,她们强调不同女性间的异质性——低文化无技能女性,少数族裔女性,黑人移民女性,性工作者,同性恋等,比白人中产女性更需要发声,更需要表达。美国学界通常认为美国有相应的女性三波。不过,本文将采用众多女性活动家的说法,将类似于法国第三波的现象称作美国女性第四波;在美国第二波与第四波之间,还有一个反对消费主义物化女性的美式第三波。


感谢党的英明领导,直接恩赐了法美女性第一波和第二波的奋斗成果,节省了国内女性一百年的自我努力。在简体中文圈,应该不会有法式第三波或美式第四波的后浪。像好莱坞在女性第四波中那样反思为什么赛珍珠小说《大地》(The Good Earth)1937年拍成电影时让白人演员演中国农妇,质疑为什么宁静出演的《红河谷》主角、头人女儿丹珠不是少民同胞的本色演出,这不是自讨没趣吗?不都是同一个种花民族吗?到不了第四波,但是,我们仍然可以有美式第三波所批判的消费主义消费女性。



 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女作家内奥米·沃尔夫(Naomi Wolf)写过一本畅销书《美丽迷思》(The Beauty Myth: How Images of Beauty Are Used Against Women)。作者把对女性的束缚比作中世纪德国刑具“铁姑娘”——不守「妇道」的女人被放在一种棺材式的装置内,闷死或饿死。在女性第一波和第二波的冲击下,家庭和贞操不再是女性的桎梏,女性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地位、专业成功和政治权力。但是,性别控制仍然存在,甚至更为精密。那些有了经济自主权的女性,脚上的锁链换成了尼龙绳,“铁姑娘”变形为「美丽迷思」——你必须永远美丽,你的身材要符合黄金比例,你的三围要向梦露看齐,你的动作必须充满青春活力。现代女性陷入了一个对自身形象满怀欲望、进而自律甚至自虐、继而失望甚至厌恨自己的无穷螺旋中,徒劳地试图满足社会对女性美的不可达定义。更有年青姑娘因瘦身而厌食,甚至得厌食症而早逝。



 

沃尔夫认为,这一「美丽迷思」“铁姑娘” (Iron Maiden),是由销售相关物品的商业广告和大众媒体合谋制造的。她特别指出,女性杂志对此做出了特殊贡献。这些杂志在鼓励读者接受教育、参加工作并进入更多男性传统领域的同时,也鼓励女性敞开钱包,享受生活,把收入多多用在自己的外观和身体上。


你看,《浪姐》是不是像沃尔夫批评的那样?在似乎是赞美成熟女性专业能力的同时,节目冠名商、新晋化妆品牌梵蜜琳贵妇膏在宣传什么?——让你把钱花在外观上,达到“隐匿岁月痕迹,蜕变紧致年轻”的反自然不可能任务。


沃尔夫并不反对女性健身或整容。作为女性主义者,能让女性愉悦的事情她都赞成。她反对的是这一愉悦以厌恨自己为前提。不要仅仅因为嘴唇不够丰满而去整容,不要仅仅因为腿部肌肉线条不够明显而去健身,似乎不挨刀不操练就不是健全女性,就要担心得不到尊重,就要害怕被人鄙视。


记得莎士比亚在喜剧《皆大欢喜》(As You Like It)中说过,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最初是在母亲怀中啼哭的婴儿;然后是背着书包不愿上学的学童;人生第三阶段做情人,整天风箱般叹气;接着成了军人(比喻奋斗),动不动就要打架;之后是法官(比喻成功),满嘴正能量;人生第六阶段是老汉,舍不得丢弃的旧裤子,穿在瘦腿上显得太肥大;最后阶段则返老还童。到什么年龄就是什么年龄的样子。到了旧裤子太肥大的年龄,并不是非要穿着短裤去跑十万米的。能跑固然好;跑不动了,靠头脑吃饭,凭积累的经验和总结的智慧混日子,应该也能收获尊重。


不过莎翁也可能与时俱进,得到《浪姐》启发,将剧本改写一遍。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可以改成这样。罗密欧去朱丽叶家参加舞会,主人们出来时,宾客一阵喧哗:哇,根本分不清谁是母亲谁是女儿!只见罗密欧紧跑几步,在主人夫妻前跪下,诚恳地说:一位优秀女性的魅力,必须照亮更多男人的生命,请你们接纳我为小三吧!“要是她的眼睛变成了天上的星,……她脸上的光辉会掩盖了星星的明亮,正像灯光在朝阳下黯然失色一样;在天上的她的眼睛,会在太空中大放光明,使鸟儿误认为黑夜已经过去而唱出它们的歌声。”


从基因层次看,崇拜年青就是崇拜生命力,说到底是生殖崇拜。那么,《浪姐》滑向幼齿女团,是否成功的终极标杆,不该是青年男子的求爱吗?


奢侈品商家争相投来广告,莎翁数钱数到手软。


不要错过那些曾经的点点滴滴


昨日更新:

热门话题:三十而已

热门文章:


十娘专栏:


其他:


读完请点"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图片 I 网络

整理 I 编辑 I 渡十娘

清单内容来自 I 吴澧

版权归原作者 I 如有侵权 I 请联系删除



生活中

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十·娘

DES



IGN


发现 I 家庭 I 乐趣


想每天与渡十娘亲密接触吗?

喜欢?粉她!

有话想说:

海外:dushiniang999@gmail.com

国内:dushiniang999@126.com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