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渡十娘|美丽跷家人

渡十娘出品 渡十娘 2022-06-20

做公众号里的《纽约客》

戳蓝字一键关注 渡十娘

转发也是一种肯定


文字|陈汉平

编辑|渡十娘 



作者简介



陈汉平,电脑博士&作家。新竹交通大学电子工程学系毕业,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校区 UCLA 电脑博士,曾经主持美国星战计划第五代电脑设计工程,创立IC公司Active Design为上市公司高价并购。现经营IC公司,为阿波罗科技公司总经理。


著有《在矽谷喝 Java 咖啡》、《超越达文西密码》、《生活方程式》、《爱与幽默》、《谁怕电脑》等书 。陈博士热心公益,为海外侨学界活动出钱出力,曾获中国工程师学会科技人文奖、海外杰出青年奖、拿破仑杰出成就奖等殊荣;并曾任美西华人学会会长、电脑学会会长、交通大学校友会会长及北加州华文作家协会会长。



「跷家」这件事,不应该被污名化,但也不应该被浪漫化。一般人对跷家人观感很两极,有些人被视为英雄,另一些人被视为叛逆分子。

我在洛杉矶时住在比佛利山庄,那里有许多从世界各地跷家到好莱坞闯天下的人。附近旅馆餐厅有些女侍,容貌气质超俗不凡,令人不禁怀疑:她们是否跷家来此,却做不成女明星,才暂时屈就为女侍?幸好在英语中,女星(Actress)和女侍(Waitress)也相差不多,说不定哪天时来运转,麻雀就变成凤凰。

而我一个东方人却跑到明星大道,好奇地东张西望、左顾右盼,别人或许也会怀疑我是否也是跷家到此,想闯出一点名堂来?其实,这猜测也不算错,我远渡重洋来到美国,何尝不是一跷千里、跷家跷过了头?


人类历史就是一部跷家史。在西方,亚当夏娃是最早跷家的人。中国古代的黄帝姓公孙名轩辕,他发明了导航车(指南车),目的就是要出外闯天下。

跷家如无正当理由,只是经不住外面世界的诱惑,将会得不偿失,平白失去了温暖的「伊甸乐园」,从此漂泊天涯、历尽辛酸。反之,如果为了「求生存、谋发展」而离家出走,那就名正言顺了。历史上的班超、成吉思汗、马可波罗、哥伦布,都是跷家人中的翘楚。

在文学艺术领域里,青少年跷家是很感人的故事题材。许多世界名著,如如夏绿蒂.勃朗特的《简爱》、毛姆的《人性枷锁》、狄更斯的《孤雏泪》《块肉余生记》、雨果的《悲惨世界》、马洛的《苦儿流浪记》、高尔基的《童年》,都生动描写出跷家人的心路历程。

我成长的那个年代是个动荡的年代,每次读到司马中原的《狂风沙》、杨念慈的《废园旧事》,或看到抗战年代的电影,都很能体会到「万家楼」「雷家堡」那样的生活环境。我的祖父是那个年代「庄主」型的人物,我童年时,家中常有长期寄居的亲友。最后一个寄居在我家的亲友,是个和我年龄相仿的小男孩,一位远亲的孙子。我家迁居台湾时,他祖母拜托我母亲一定要带他一起到台湾。因此,我家就多了一个会跷家的小顽童。

他平常很听话,我父母亲待他如同自家子女。他每次跷家,我家人都急着到处找他,也报了警,最后他却自己跑了回来,轻描淡写地说他免费坐火车跑遍了全台湾。

我当时才读小学五年级,他和我一样大,怎么有胆量和能力跷家呢?跷家后如何生存呢?我一直没弄懂。

他在我家住了好几年,后来学会了谋生手艺,才告别离开,之后也常回来探访。我回国再见到他时,他已成家立业。对于他曾经跷家的事,无人再提起。当时他年龄太小,或许根本不了解跷家是怎么回事,如今他自己可能也早已淡忘当年跷家之事。

我自己从来不敢跷家,如果感到日常生活不够刺激有趣,最多只会用「阿Q式」的精神跷家法,例如阅读别人跷家的故事,如《人猿泰山》《鲁宾逊漂流记》《爱丽丝梦游仙境》等。而比较写实的跷家故事,是马克吐温的《汤姆历险记》和续集《顽童历险记》。它们是我童年时寻求生活乐趣的最佳管道。


许多明星艺人确实有跷家的必要。美国乡村歌曲歌手不少是出身于农村,当他们坐困边城,好比笼中鸟时,要如何脱困、脱贫呢?只好「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他们一生的转捩点就在「离家出走」的那一天。

在美国演艺界,「欲成名家,必先跷家」,想在演艺圈大放光芒,如不离家出外打天下,显然不容易做到。许多影歌星跷家后大获成功的传奇故事,写成了畅销书,拍成了电影,赢得了奥斯卡金像奖各种奖项。

我少年时代最早爱听及弹唱的西洋歌曲〈离家五百哩〉(500 Miles Away From Home)就是歌手离家出走时的心情写照。离家闯荡好莱坞,纵然前程坎坷,也要强颜欢笑,报喜不报忧,说〈南加州从来不下雨〉(It Never Rains In Southern California)。也有歌手跷家多年却始终一事无成,前尘往事,不堪回首,独自流落在旧金山湾区,唱着〈坐在海湾的码头上〉(Sittin' On The Dock Of The Bay)。或是浪迹多年之后想返乡,却已不记得回家之路,只好向人探问:〈你知道往圣荷西的路吗?〉(Do You Know The Way To San Jose?)


跷家的理由各异。有人是为了拿翘,有人是为了花俏,有人是为了开窍。也有人认为一旦离家,美梦都能成真。另一种人跷家,则是出于压力、束缚或迫害,想要逃脱这一切,寻求新生活。

人生原本就是一种蜕变的过程,每人都要经历成长的痛苦。庄子《逍遥游》说:「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然而,一只幼鸟要经过多久时间、多少凶险后,翅膀才会长硬,才能驰风骋雨,在天空中逍遥遨游?蜕变之后,是否必然「鹏程万里」?是否有人像卡夫卡的《变形记》里那样,蜕变成一只大甲虫呢?跷家之后,有人变成龙,有人变成虫,各人造化不同,有霄壤之别。

「家」所扮演的角色,本应该是堡垒或避风港,就像原始人的山洞,能躲避野兽、风雨,能保存粮食,无聊时还能在洞壁上涂鸦。家应该是个令人心安、感到温暖的窝。偏偏有些家庭失去了功能,反而变成了压力和恶梦的根源。生活在这样家庭里的人,能怪他们想要离家出走吗?


人生如战场,有时需要「当机立断」,有时也需要「步步为营」。《孙子兵法》说:「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跷家也要讲究技巧,不能只「逞一时之快」,要作沙盘推演、全盘规画,秉持正确的心态和原则。

首先,跷家人不能欺骗自己,要有自知之明。一个人究竟该不该跷家,取决于他是否具备跷家的条件,并且要看跷家后会有多少收益。「没有三两三,就别上梁山」,如果你的目标是当个知名的歌手,离家到如「乡村音乐之都」田纳西州纳什维尔城求发展,那就要先问自己是否有过人的音乐才华。

其次,必须牢牢记住「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跷家之后,要小心提防各种陷阱,别变成别人诈财骗色的对象或工具。

另外,跷家人最好不要「不告而别」,也别「破釜沉舟」,更不可对家人「恩断情绝」。虽然离家,跷家人心中或许反而更爱家、想家。此去离家再远,家却永远藏在其内心深处。美国有一句俗语:「俏佳人会离开农村,农村却不会离开俏佳人。」(You can take the girl out of the farm, but you can’t take the farm out of the girl.)

跷家不是为了「赌气」,而是为了「争气」。离家之后应努力奋斗,闯出一片亮丽的天空,教人刮目相看。离家出走是一种冒险,也是一种机会。离开了旧家园,是为了创建新家园。

(寄自加州)


你是我的阅读者 我做你的渡十娘

2020,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


昨日更新:

热文链接:

热门栏目:

读完请点"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图片 I 网络

整理 I 编辑 I 渡十娘

清单内容来自 I 陈汉平

版权归原作者 I 如有侵权 I 请联系删除



生活中

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十·娘

DES



IGN


发现 I 家庭 I 乐趣


想每天与渡十娘亲密接触吗?

喜欢?粉她!

有话想说:

海外:dushiniang999@gmail.com
国内:dushiniang999@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