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寻找百年名校足迹 再现一代大师风华 | 《相辉:一个人的复旦叙事》出版

朱志凌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2-03-22

在复旦大学建校115周年校庆到来之际,记忆散文集《相辉:一个人的复旦叙事》(读史老张著)近日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相辉:一个人的复旦叙事》
读史老张 著
定价:68.00元
出版时间:2020年5月
ISBN:978-7-5326-5528-1

 

《相辉》是一部以散文的叙事方式串连复旦校史的著作。复旦创办于1905年,建校初还只是一所私立学校,经过几代复旦人筚路蓝缕、艰辛努力,现已成为享誉海内外的百年名校。《相辉》一书,通过对消逝的校园风景、远去的人物背影的追寻,去拼接、描述复旦百年来走过的艰难而辉煌的道路。这条道路,既与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目标一致,又反映了海派文化、上海特色,具有复旦人的独特印记。

读史老张,本名张国伟。文史写作者、媒体人,在复旦历史系毕业后,曾留校任教十余年,后在各类媒体供职,现任《界面•财联社》副总编辑。近年来,利用业余时间搜集、研究文化史料,在“朝花”“笔会”“夜光杯”等各类媒体知名专栏发表文史评论、人物传记和记忆散文数百篇。其中,尤以复旦风景、建筑、人物、轶事和掌故的记忆散文为重点,这些作品部分在媒体和网络传播后,受到广泛好评。

作者 读史老张(陆杰摄)


《相辉》一书共分四辑:第一编“风景”,从复旦校园里的老地标出发,去发掘与之对应的人物与往事。复旦相伯堂、简公堂、奕住堂、子彬院、登辉堂、燕园和光华大道等,是复旦校史的见证者。踏访或阅读它们,简公堂里的复旦剧社、大操场上的学生义勇军、子彬院门口的校车、“复旦村庄”里的食堂、登辉堂(今相辉堂)里的戏曲与话剧、“南京路”(今光华大道)上的墙报等往事,就会呼之欲出、扑面而来。

1935年10月复旦三十周年校庆,李登辉校长在燕园小红楼前发表演讲


第二编“背影”,是从回忆录、档案和其他史料中发掘出的名人故事。这些名人,有的英名远扬,有的已被淡忘,有的一生献给复旦,也有的只是一度与复旦交集,如求学复旦的靳以、离开胡适的曹诚英、曾被淡忘的章益、不愿任专任教授的顾颉刚、桀骜不驯的王造时、爱唱京戏的卢鹤绂、曾住过复旦宿舍的萧红、在复旦剧社亮相的李丽莲、与复旦擦肩而过的邵洵美以及在子彬院前留下青春倩影的李子云等……在本书中,他们同演了一出“背影”大戏,大放异彩。

镌刻在光华大道上的复旦校训,是李登辉校长亲自选定的。(读史老张摄)


第三编“周边”,作者将视野拓展到复旦周边环境(如翔殷路、国权路、国年路等)。1922年,复旦在江湾立校,改变了江湾周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生态,提升了江湾的人文气质,也定义了复旦人的朋友圈;反过来,走马塘、界泓浜、叶家花园、江湾镇以及后来的五角场等,也滋养、造就了独一无二的复旦文化与精神。作者看似在说“周边”,实际上却把周边看做是复旦历史的一个整体,读来饶有兴味。其中,《国权路与国年路》《为啥叫“邯郸路”》在《新民晚报·夜光杯》发表后,阅读率均高居当月榜首。

1929年,还是复旦校外私家园林的燕园“小桥流水”,背景为子彬院


第四编“灯下”,辑自作者部分校史随笔与感想。“灯下”的范围,涵盖与大学校园有关的书籍、电影与戏剧等,如人物传记《悠悠长水:谭其骧传》、日记集《早春三年日记》、诗词集《追怀故老》、电影《无问西东》和校园话剧《陈望道》等,灯下读史品艺,可以进一步理解复旦历史和复旦精神,进而引发对“大厦”与“大师”关系的重新思考。


本书的艺术特色在于,它不是用历史学家常用的表述方式去记录历史,而是用散文家的笔法去描摹历史。书中不少细节、场景与人物对话,鲜活生动、悲喜交集,真实而有趣。这些细节成为宏大历史叙事中最出彩的部分。同时,在散文叙事和内容编排上,本书又非常遵循“还原真相”的历史逻辑。一方面,用轻盈的文字来述说沉重的历史,让读者感到平易近人,亲切而又有可读性;另一方面,在散文架构中,又保证了书中所写的每一道风景、每一个人物、每一则故事,均有档案依据与史料出处,绝非虚构。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说,希望读者在阅读本书时,“可以不必正襟危坐,就能轻松愉悦地与复旦的历史人物对话;不必亲临校园,就能体验独特的复旦精神与文化。”这正是本书“寻找百年名校足迹,再现一代大师风华”的特点,也是作者坚守“一个人的复旦叙事”的初心。




长按二维码购买



供稿编辑:朱志凌

题图制作:张舒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