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权威解读 || 省级一流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省级一流专业





专业简介


河北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前身为1984年成立的河北机电学院应用电子专业,该专业于1997年被评为河北省重点学科,1999年改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专业教师团队是我国较早开展开关电源和大屏幕显示技术应用研究的团队之一。2004年被河北省教育厅授予名校热门专业,2020年被评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招生已有25年的历史,累计培养毕业生超过2500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明确了以“信号检测与处理”为主导,兼顾“智能控制”、“卫星导航”的教学与科研方向。自2020年始,本科招生规模扩大为每年3个班级,现有在校本科生约370人。

电子信息工程(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为以制造业为基础的实体经济提供人才支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本专业属于工学学科门类,涉及物联网、信号处理、智能控制、图像处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众多高科技领域。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河北省重点发展的两大支柱产业之一,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正是培养这一领域人才的重要基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设立符合国家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符合我校“更好地服务于河北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布局。




师资情况


目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专职教师有18人,其中正教授4人,副教授10人;全部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其中具有博士以上学位人员10人,具有博士后经历2人,核心课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比例在60%以上。教师队伍整体比较年轻,师资职称、学缘结构合理,工程经验丰富。教师队伍中有河北科技大学优秀教师2人,河北省电子学会常务理事2人,河北省电工技术学会理事2人,河北省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1人,河北省公安厅安防专家组成员1人,河北省电子学会信息系统集成与服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电子设计竞赛创新教学团队”获河北省创新创业优秀教学团队。




主要课程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明确了“信号检测与处理”、“智能控制”、“卫星导航”3个教学与科研方向。围绕三个方向进行课程设置,不断充实、完善培养计划及课程体系,加强实验室建设,拓展实践教学环节,努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点提高教师理论水平、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科研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核心课程主要包括:信号与系统、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接口技术、数字化电子测量技术、高频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DSP原理及应用、EDA技术、数据结构等。

此外还包括:(1)公共基础课:英语、政治、计算机、体育等;(2)专业基础课: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3)实习实践类课程:金工实习、电工技术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设计、单片机原理课程设计、计算机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数字化电子测量技术课程设计;(4)综合研究类:毕业设计。







第一,在制定培养目标、设计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和完善教学环节等方面,以“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努力拓宽专业口径,不断优化课程结构,强化工程实践能力”为总体思路,构建了以夯实自然科学和专业基础知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将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和解决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内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贯穿始终在课程体系中。课程体系设计以“产出”为导向,以扎实的自然科学和工程知识基础为根本,以工程实践能力和领域内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要求为目标,实施以通识教育为基础的宽口径专业教育。通过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三个层次,按照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综合训练三个环节相互融合,层层递进的思想,使整个培养过程有机贯通,培养学生工程素质、人文和职业素养、实践和创新能力以及解决领域内复杂工程问题能力。

第二,深化课程改革,如混合教学、翻转课堂,提升教学效果。专业教师大量开展以慕课、微课程、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为代表的基于互联网的在线教学模式,完成了全部课程的在线资源建设,从而突破了学习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实现个性化线上学习,共享优质课程资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通过探究融合线上线下教学的新模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改革传统的教学和考核方式,显著提高了教学质量。《数字化电子测量技术》获批河北科技大学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此外,在核心专业课基础上,以电子信息领域关键技术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当前国家与河北省发展紧缺的行业人才需求,开设有《电源技术》、《控制技术与系统》、《雷达技术》、《卫星导航技术》、《卫星遥感技术》、《GIS技术》、《光电子技术》等专业特色选修课程。

第三,教学创新与质量共融,过程考核与实践导向。专业教师团队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中的难点内容作为课题进行教学团队之间的互评互议,通过集体交流探求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了进一步规范教师备课及教案编写工作,充分发挥教案在教学中的作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专门举办了教案大赛、课程思政教案比赛,促进教师不断革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考核方式也由原来的“期末一考定成绩”逐渐改为全过程考核的方式,期末考试成绩占比,由原来的大于80%调整为40-60%。注重考核的过程性,增加过程考核成绩比例,过程性考核的方式实现多样化,包括过程性实验、线上题库答题、调查问卷及分析、课堂小组路演等形式。

第四,信息化深度融合,创新教学模式。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专业注重信息化技术的使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程目标达成度。多门课程利用超星等智慧学习平台记录学生学习全过程,体现过程考核的多样性和重要性,加大平时成绩比重,结合期末考核,综合、全面和客观的对学生表现的进行综合评价。加大能够体现“两性一度”的章节测验,课堂互动,小组讨论,讨论和作业等教学活动的平时成绩比例,课下作业部分提要增加难度,扩展深度,体现高阶性。作业的批改方式,也是生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还通过结合超星上阶段考试和教学预警(督学)等方式优化课程的成绩评价体系,可以很好的实践以“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为目标的高质量课程建设标准。就是要变“老师教好”,变为“学生学好”,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知识”。




学生培养



该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且掌握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内宽广理论基础知识,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具有良好的开拓精神及创新意识的,能在科研院所、电子技术、通信与计算机等公司,从事各类电子仪器、设备及产品的研究、设计、开发、应用和制造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子信息处理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卫星导航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开发、应用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所培养的学生具备扎实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领域的自然科学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和工程素养。具备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国际视野,沟通能力强,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终身学习渠道,自我更新知识、提升能力,与时俱进、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并结合实际工作加以运用。







基于以上目标,按照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结合我校人才培养定位,同时对接国家“新工科”建设的要求,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三个基本理念,初步建立了产教融合、赛教融合的电子科学与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创新人才的培养。

第一,明确培养目标,紧密结合行业需求。专业教师团队通过大量的市场调研与考察,结合自身的特点,逐渐改变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分类培养为途径,以实践教学为突破口,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的工程应用型电子信息类人才的教育理念。通过校企结合、校校合作等多种途径拓宽人才培养途径,从根本上提高毕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近年来师资团队一直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新模式的研究与探索,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和改革,经过几年的建设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前期成果。研发的北斗导航芯片国内先进;国内首创了基于微尘网络的工程机械远控监测系统;基于北斗系统精密差分定位技术的农业机械深耕计量系统,在农业部组织的技术评测中居于领先地位。军民融合。依托卫星导航研究团队,学校获得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通过了GJB9001C-2017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与中电科集团、陆军工程大学、国防科工局等单位进行了深入的合作与交流。

第二,基于OBE理念,构建了具有解决复杂电子信息工程问题能力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产教融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赛教融合”的实践教学模式,以产业反馈改进教学内容,以竞赛机制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在各类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本专业自2001年起组织学生参加教育部主办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在历届比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形成了一支具有丰富经验的指导教师队伍,建立了专门的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实验室,实现了学生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备赛的全过程指导,所指导的学生在相关企业中都成为核心研发人员。2021年获4项国家级一等奖,3项国家级二等奖。2023年获4项国家二等奖。依托电子大赛的培训机制,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国内外本学科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包括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挑战杯”大赛、全国节能减排大赛等。


                                             


专业老师带领学生参加电子设计大赛

部分学生获奖证书

电子设计大赛国赛获奖作品


学科实力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依托“河北省电子信息本科教育高地”省级重点学科平台。2005年起先后获得“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电路与系统”“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和电子信息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成立了“卫星导航”、“电源技术”、“信号处理”、“智能控制”四个主要研究方向,长期以来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54所、13所等多个科研机构和企业,在卫星导航定位终端研制、专用导航接收机关键技术领域、高分遥感智能分类、机器视觉及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精准农业、新能源、5G等方面开展长期、全方位的校企合作。在北斗三代关键技术、高动态北斗导航终端研制技术、高精度卫星授时校频技术、5G全自动气象站、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充电桩电源管理、基于差分站的精准农业和道路交通监测、机器视觉应用于工业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近年来,专业教师共主持、参与各类纵向科研课题10余项,其中包括国防重点实验室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河北省自然基金等。与企业合作引进横向经费1200余万元,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20余篇,EI收录10余篇,中文核心10余篇。


卫星导航技术研究中心及北斗导航芯片


实验平台:电子信息专业现有实验室14个:普通物理学实验室,电路实验室,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室,信号与系统实验室,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室,数字化电子测量技术实验室,高频电子技术实验室,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室,单片机原理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EDA技术实验室,DSP原理及应用实验室,STM32原理及应用实验室, Android开发实验室。教学资源充分,仪器设备种类丰富、数量充足、功能齐全,管理规范,完全能够满足电子信息专业学生在专业课实验以及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的需求。同时,电子信息专业重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北京缘起宏福科技有限公司,石家庄数英仪器有限公司,石家庄京华电子有限公司保持长期实践教学合作,共建实习和实训基地,能够保证学生具有稳定的实习、实训条件。电子信息、网络、图书资料方面资源丰富,资源管理规范,共享程度高,完全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日常教学和科研所需。在教学经费、教师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教学管理与服务规范等方面投入大,能够有效地支持专业培养目标的完成,且完全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的条件。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验室


毕业去向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近年来就业率均超过95%(包含考研深造),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和研究生就读学校的良好评价。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可以在工业制造、通讯工程、智能控制设备等相关领域和行业从事数字电子系统、嵌入式系统、物联网产品等方面的设计、开发、系统集成、生产、营销、服务,以及工程项目的具体施工、运行和维护工作。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可报考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就业的知名企事业单位包华为、海康威视、浙江大华、天音通信、新浪、中国电科集团等国内知名IT企业从事与电子信息领域相关的设计、生产与研发工作等。每年众多学生被北京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燕山大学等985/211学校录取。22届学生张宏立考取北京大学研究生,张子辰就职于海康威视(北京)公司。



部分继续深造的优秀学生

优秀毕业生代表:1991届毕业生远松灵现为石家庄京华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2002届毕业生张伟涛现为石家庄盛景光电有限公司总经理;2003届毕业生李秀艳现为天津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系主任。2010届毕业生王丽娜现就职于华为公司。2022届学生张子辰就职于海康威视(北京)公司。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河北科技大学招生就业处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