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谈谈柳永

风流天下闻 梁惠王的云梦之泽 2024年09月15日 15:00

柳永这个作家,一向被认为比较俗气。他最被人诟病的,是涉嫌淫秽。我很早时候读关于他的研究著作,总是要指出他这个恶习,并摘抄一些,和当时的民间俗词比较。他们举出的俗词,确实有些比较不纯洁,比如这首,我上大一时,在学校图书馆惨白的日光灯下读的,至今记得很清楚:

鱼歌子

洞房深。空悄悄。虚把身心生寂寞。待来时。须祈祷。休恋狂花年少。

淡匀妆。周旋妙。只为五陵正渺渺。胸上雪。从君咬。恐犯千金买笑。

最惊奇的,当然是“胸上雪,从君咬”两句,你以为是其他的?我就是从中知道,原来古人也是喜欢胸器的。但柳永的句子,其实没这么直白。

柳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其实他大半辈子都叫柳三变,改名柳永是他晚年的事。《宋史》没有他的传记,所以这么一个有名的人,竟要搞得我们去考证他的生卒年。他大约生于宋太宗雍熙四年(公元987年),时代不错,正是国家的上升时期。他祖先是山西人,后来避乱逃到崇安,确实不容易,似乎考察过,不然谁也不会一口气就跑到全境都是山的福建。他的祖父柳崇,有文化,曾被当地官府邀请做官。父亲柳宜,做过南唐的监察御史,入宋后中了进士。两个叔叔智商也不赖,都是进士出身,可见他的家族,至少是超级小镇做题家族。当然,再会做题,在那个时代,也很难一举高中,能在死之前登第,就算不负平生了。1009年,柳永大约22岁,第一次参加高考,落第;六年后再次高考,又落第。三年后第三次高考,还是落榜,他大哥柳三复却考上了。好在是大哥,若是小弟,心理压力就大了。
不过又六年,柳永第四次高考,依旧失败。这回他灰心了,不玩了,去南方打工。五年后,可能感觉打工仔的日子朝不保夕,还是念书考编制好,又回到京师,却发现好多老朋友都不见了,一时郁闷,就去西北、四川一带投靠友人,浑浑噩噩,似乎打算做三和大神,彻底躺平。一直到景祐元年,也就是1034年,他听说朝廷准备进行一次特招考试,录取人数多,题目也容易,进体制之火才死灰复燃,赶紧报名,星夜赶回首都补习。这一次,学渣柳永高考成功,但已经47岁。这个年龄现在还是中年人,遥望退休,长路漫漫,但在那没有青霉素的时代,已经算一只脚入土了,所以当时人的笔记说他“及第已老”。不过我们知道,他也不必伤心,因为他还有19年寿命;最重要的是,他二哥柳三接也是半个学渣,也是在这年考中进士,比他年纪还大呢(十二年后,柳永的儿子也高考成功)。
送到不比唐代,中进士后立刻可以授官,柳永被授予睦州团练使推官,他工作勤勤恳恳,领导很喜欢他,一个月后,就向朝廷推荐他晋升。但朝中有人反对,说哪有上一个月班就升职的。柳永只好在当地继续混,他文名早已遍天下,睦州当地的文艺青年都很崇拜他,聘他做当地作协顾问,不知道有没有酬劳。不管怎样,总不必做三和大神了。他继续舞文弄墨,写过一首词歌颂当地风景,被改成了流行歌曲,祭祀和迎神的时候,都是主打曲目。有一句俗语,是金子走哪里都会发光,就是说的柳永。

后来他又做过几任地方小官,同时坚持写作,别人写作,是为了改善命运,进作协,进文联。他写作,是真爱好,虽然是体制内的官,其中有些作品甚至带有公知色彩。比如他在浙江定海做盐场盐监的时候,写过一首《煮海歌》,里面竟有这样的句子:“卤浓咸淡未得闲,采樵深入无穷山。豹踪虎迹不敢避,朝阳出去夕阳还。船载肩擎未遑歇,投入巨灶炎炎……无非假贷充糇粮,秤入官中得微直。一缗往往十缗偿,周而复始无休息。官租未了私租逼,驱妻逐子课工程。虽作人形俱菜色,煮海之民何苦辛。”意思是沿海居民煮海为盐,以充租赋。每天披星戴月劳作,结果还是活得面有菜色。真盼望朝廷广施仁政,让百姓能喘口气。
盐场盐监这个经历肯定对柳永的心灵产生了重大打击,因为他在汴梁的时候,看到的是都市无比豪华。即使到处打工,也不可能真正像三和大神那样活着,再也想不到普通老百姓会过得这么暗无天日。当今佞宋的知识人,看到这里,肯定也会感到不适吧。 
当了十年地方官后,他觉得还是京城好,基础设施齐全,吃喝花样多,文化人多,谈得来的人多,于是到处找人活动。有个姓史的官员是他粉丝,就向皇帝推荐。皇帝说:“正好娱乐组说今天要给朕进献新曲,你就叫那个柳永填首歌词配曲吧。”
柳永欣喜若狂,立马绞尽脑汁,精心炮制了一首献上,谁知皇帝拿到手里只扫了两行,就满脸乌云,把稿纸抖得哗啦啦作响:“这写得什么玩意?我宫殿里的太液湖这么宁静,这么澄澈,他却写什么太液波翻。我翻他大爷。”把稿子掼到地上。柳永不服,去找宰相晏殊申述,晏殊调侃他:“你叫柳三变?很有名啊,听说你喜欢作歌词?”柳永感到不妙,小心翼翼回答:“跟总理您一样,有时兴致来了,会写两首。”晏殊打个哈哈,好像吃了辣椒:“可我不会给那些二三十块一炮的野鸡写啊。”

从相府出来,柳永气得不行,他娘的说什么风凉话,我要是当了宰相,家里养得起娱乐组,我也不会给二三十块一炮的野鸡写呀。他气得也不回家,一拐弯跑到丽春路派出所,大呼小叫:“我要改名,我不想叫柳三变,我要叫柳永。”可能确实有些邪乎,这一改名,果然就改了命运,柳永不多时转为京官,叫屯田员外郎,从六品。这是他一生中的最高官阶了。

因为不久之后,柳永就死了,来不及再往上升,遗产不多,导致身后还留下歌伎凑钱为他葬身的传说。但据叶梦得《避暑录话》的记载,出钱埋葬柳永的是润州太守王和甫,而不是他那些青楼知音。当时柳永的遗柩寄存寺庙之中,王氏求其后不得,只好“出钱葬之”,也是不得已。柳永卒年大约在1053年左右。

柳永确实很青楼妓女关系密切,第一次高考落榜后,他就流连风月场中,还写了很多词记述。从这些词中,我们知道跟他最要好的妓女名叫“虫虫”,他曾经这么写:“但愿我,虫虫心下,把人看待,长似初相识。况逢春色,便是有举场消息。待这回、好好怜伊,更不轻离拆。”似乎发下了誓愿,一旦高考成功,就火速把虫虫娶回家中。当然纯属胡说八道,哪个进士会娶妓女?就算他一辈子没考上,以他的家世,也不可能娶妓女。文人的话不必信,虫虫自己肯定也不信。 

他经常给教坊填词,也就是说,当时的宫廷娱乐组一旦得到上面命令,要听新曲,就去找柳永帮忙填词。可以这么说,柳永是那时最著名的作词家,大约相当于今天香港的林夕。一般来说,他填的词都是一些歌功颂德的东西,比如大宋王朝好,大宋王朝好,大宋王朝人民地位高之类。但也经常被上头暗示要写得“俗一点”,他当然心领神会,毕竟做官的也是人,不愿意老端着的。通过这些俚俗的歌词,他应该得到了不少稿费。在高考持续失败的那些日子里,他一直能在京城混得如鱼得水,说明他租的房子一定在较好的社区,也负担得起。

因为名声鼎盛,他最忙的时候,到处向他催稿。要想马上拿到他的稿子,甚至要向他行贿,这种行贿不仅仅是金钱,据说现在的超级畅销书作家,不管男的女的,出版公司要签到他/她的书,也会采取肉体行贿手段。柳永那时也不例外,有个叫张师师的,就曾路上搂住他不放:“你这死鬼,怎么好久不去我那过夜了?”他解释:“对不起师师,不是不想去,是这些天腰酸背痛,实在忙不过来。”张师师说:“死鬼,又哄人家开心,但你要给人家写一首歌词,人家才放你走。”

柳永为什么词风跟其他文人不一样呢?据说有个故事。说他年轻时,读到一首《眉峰碧》词:

蹙损眉峰,碧纤手还重执。

鎭日相看未足时,忍便使,鸳鸯只。

薄暮投村驿,风雨愁通夕。

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

这首词显然很香艳,很俚俗,也不知谁写的,柳永特别喜欢,把它抄在壁上,日日揣摩,说:“我就是从这首词中,悟到填词诀窍的。”谩说野无遗贤,其实有多少文学大师没有机会在历史上留下名字,比如这位柳永的导师。    

柳永应该是填慢词的第一人,在他之前,词大多是短章,从他以后,慢词才逐渐盛行。而且他精通音律,而词都是配乐的,这样一来,他的词肯定更富有音乐的节奏,更容易传唱。就作品的通俗性来说,他堪比白居易,甚至比白居易更让老百姓喜闻乐见。白居易的诗歌最受欢迎的,大多涉及政治,这固然很能引起人的共鸣;但政治永远不如爱情更让人着迷,尤其对于女读者来说。所以,在当时号称: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
这些年,在网上开过《说文解字讲读》《写作》网课,颇有愿意从我学者,今年上半年,又开了个《诗经研读》班,把我的一些看法传达给喜欢《诗经》且对我有一定信任度的网友。最近,学员们提及希望跟着我把《诗经》学完,因此,我决定本学期开始讲第二季,课程从9月27日开始,每周五晚上北京时间八点整。
我讲《诗经》,首先注重字词义的分析,每句话每个字词都必须落到实处,实在解决不了的就阙疑,绝不糊弄过关。其次,注重诗歌文化、历史背景的阐发。第三,白话翻译,注重音律,但不故弄玄虚,力求典雅好懂。
本课程主要面向有一定经济收入的成年网友,每季十二次课,每次九十分钟,收费一千六,参加过《说文解字研读》和《诗经研读》第一季课程的老学员,皆九折优惠。下面是小鹅通系统付款二维码,付款时注明,我会从后台返还优惠数额。
已经付款的朋友,请扫码进入最下方微信群,以后讲课的通知和资料都在群里分享,无买课意愿,万请勿入,以免浪费双方的精力和时间,谢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梁惠王的云梦之泽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选择留言身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