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返城勇士徐裕铭

杨培慧 美文杂谈 2024-02-02


    去年秋天,我到重庆采访。过去曾经是灰蒙蒙的雾都,阴雨绵绵的山城,却以炎热的暖风欢迎我。勇士们用热情接待我,大返城总指挥丁惠民策划了这次采访。看似平静而混沌带红土的嘉陵江,并没有把这群勇士溶入商海。他们大多按步就班,执着坚守在工厂一生,与企业共存亡。他们太在乎知青情,几十年聚会不断,这群勇士,个个豪杰。他们对我讲述茫茫返城路,讲述艰难改革中在企业下岗,从热带雨林走进城市,走进所有制企业,又走向社会,再次站在雨中。曾经的理想在残酷的现实中被碰撞得粉碎,但他们没有屈服,知青的拼搏精神,使他们契而不舍。大返城的故事,成为烙印,值得他们用一生的时光来怀念和述说。从农场回归城市后,这群勇士,肩膀扛着社会变革的重担,蹒跚走过风雨,走过泥泞。

坚守在罢工第一线


  1978年10月16日,上海知青丁惠民给邓小平副主席写了公开信,表达了版纳知青要回家的要求,第一封信刻出,需要油印。丁惠民拿出了农场小学校他保管的全部纸张。重庆知青徐裕铭和丁惠民在一个农场,两个人住在一房间,是好朋友和志合道同者。他守在油印机旁,印一份拿一份,送到各个农场。嫌油印费工费时,丁惠民就找了刻蜡纸的黎小弟、油印的孙建喻、毛笔字写得好的知青徐裕铭四人,连夜抄写,张贴在景洪农场场部,各农场闻讯后跑来抄写要底稿。


景洪农场好友照。

前排左丁惠民,右范嘉祥,后排左谭德超,中徐裕铭、右为黄有志。


  1978年12月9日,版纳全线大罢工。十天之中首批43人、第二批请愿团51人进京上路。筹备总组召开了留守人员会议。副总指挥胡建国率胡长安、徐裕铭等6人组成了留守人员负责总组。版纳各个农场有30多名知青代表、带领坚守罢工阵地。胡建国在每个农场分场建立了一支留守人员网。布置人员分工、联络网点,查看、收集、反馈、各农场情况给请愿团。配合各农场,上传下递信息到连队,做好后方工作。


中央调查组到版纳各农场,全体哭诉下跪,有的农场还写血书,表述返城的决心。


  八个农场73个分场,都选出留守组长,每周定时、定期、到景洪农场招待所召开碰头会。将请愿团把进京消息反馈到各农场,农场又收集情况,发电报给请愿团。徐裕铭担任了联络员,天天骑车跑各个农场,联系各个分场留守组长,通报请愿团的最新动态,让各农场通过广播、向知青传达北上请愿最新动态,做好稳定大后方罢工工作。刻印传单定期送至各农场。


国务院调查组到勐棒农场一分场,知青们下跪哭诉要求回家。


  景洪邮局是胡长安、徐裕铭每天必跑的地方。作为留守,任务更是艰巨。他们怀着期待的心情,认真收接请愿团在路上、到北京发回的每一封电报。为他们顺利到北京、被中央首长接见、递交请愿书、与中央领导谈判、取得知青大罢工权益的每条消息欢呼,同时他收集反馈各农场罢工情况给请愿团、并坚决执行总指挥丁惠民签名的《复工令》,到各农场说服复工。中央调查组到各农场,他们得知消息后,立即组织专人写控诉材料,在勐腊地区农场留守负责人周家林(勐捧农场负责人)朱勇龙(勐腊农场负责人)杨国涛(勐腊农场前期负责人)。流泪读完控诉材料,向中央调查团下跪说:“宁可死,我们也要回家。救救我们吧!”各农场知青全体跪下,哭声一片。版纳5万知青大罢工,成为了支撑大返城运动的核心。


徐裕铭的知青照


  八个农场罢工向中央调查组跪下、递交控诉材料请愿联为一体。后方一心牵挂在冲锋陷阵的请愿团代表们的安危。五万知青全线坚持罢工的同时喊出:“留守大本营,保证北上代表安全有尊严。”


1978年12月9日,版纳各农场到景洪县城开会,宣布大罢工。


  东风农场知青表现最为激烈,他们的领军团队,把整个农场知青紧紧抱成一团。把农场知青的返城运动推向高潮,留守组长掌握了宣传广播室、及一部宣传车,几部拖拉机和几辆汽车,几乎每天都开车去景洪街上游行示威。东风农场的知青对国务院调查组说:“你们解决我们的问题,一是让我们回去,二是派兵镇压,没有其它办法。”


1978年12月版纳知青欢送请愿团进京。


  版纳大返城,是近代史上平民抱团抗争的胜利史。是版纳五万知青在丁惠民《给邓小平副主席请愿书》三封信鼓舞下,成立筹备总组,在丁惠民的策划布署下团结起来,签名捐款、大罢工、卧轨绝食、请愿团进京和中央谈判,递交请愿书,团队的力量,集体的抗争,惊动了中央,派出了以农林部副部长、农垦总局局长赵凡率队的中央调查组,到农场解决知青诉求,最后中央同意版纳知青大返城、结束了全国知青上山下乡的历史。回首往事,参加大罢工的岁月,竟仿佛发生在昨日。徐裕铭说:“我们要回家”的旅程充满了艰辛、磨难。能在当知青的这段特殊的历史时期,见证参与大罢工、并作为留守人员和五万知青呐喊呼叫,向中央反映诉求,为知青回城争权益,是我一生中的骄傲。

肩挑重担站立雨中

在重庆缙云山知青之家参加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徐裕铭第二排左2


  返城后,徐裕铭顶职到了重庆钢铁公司钢铁厂、炼钢车间做了一名炼钢工。高温作业,汗流满面 ,工作中吃苦耐劳带头实干。担任班长,光荣入党。1990年单位改制下岗。为了生存,他开过面馆、到大凉山开矿,到湖北宜昌打工。活计多杂苦累,常加班加点,好歹熬过来。



  由于同丁惠民是好朋友。他一直参与丁的团队维权。风餐露宿、坐火车汽车一路颠簸。分别在重庆、北京、上海、昆明向中央和省市政府、反映知青的社保提前退休等问题、在云南农垦总局静坐,反映云南知青当年工龄计算问题,反映知青下岗工人55岁提前退休问题。重庆解决了一部份知青提前退休问题。上海解决了部份农民知青返城后、回乡知青户口报批社保待遇。他的一生,乐于助人,为知青争权益。积极参加知青活动,曾为知青活动捐款赞助,性格谦和,处处为他人着想,心胸宽阔大气。


6月20日“重庆版纳知青网”组织网站骨干去看望刚出院的徐裕铭战友。

突传恶耗驾云西去


  2022年8月2日早10点12分,重庆知青云中马发给我微信,告知徐裕铭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早在半个月,丁惠民就告知我:徐今年6月份确诊肝癌晚期消息,打那时起,我的心就一直在颤抖……。


版纳知青纪念丁惠民给中央三封信四十三年座谈会。前排右1徐裕铭。


  我与徐裕铭的相识纯属偶然。去年九月份到重庆采访,逗留了一周,有两天时间是在缙云山景区知青之家,丁惠民通知采访者吃住采访。采访徐裕铭时,我被他的淡定折服。他中等个,微胖,面带微笑、性格随和容光焕发。和他在一起,他总是阳光,很少埋怨。

徐裕铭近照


     当有些人在抱怨命运的不公正,机遇的不巧合,心灰意冷,哀声叹气时。他说:“我们所处的时代,对人生的选择是有限的。不要太在意对世俗的迎合、不要太在意别人的影响、和被别人的思想捆住手脚。不要太在乎自己在别人眼里的形象。我们所经历的一切,和农场相比,都不算苦。有过知青的磨砺,下岗维权处理事情的能力更强,面对困境更有坚韧不拔的耐力,这就是当知青留下的烙印。”


记者去年到重庆采访照。

第一排左2丁惠民,右1邹盛永。第2排右1徐裕铭,中长江。


  采访时他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你是杨记者吗?我很熟悉你。“为什么?”他说:看过你写的文章,人物特写是你的长项。写我们大返城的事和人,从昆明跑重庆,远隔一千多公里。大返城的故事装在我心里,你想知道什么,你问我答。



  他讲述留守总组、要稳定版纳知青坚持大罢工,还要每天关注请愿团发来的消息,传递给版纳五万知青。收到丁惠民从北京发来的复工令,他和胡长安去每个农场做工作,与个别激进知青发生争执,有的坚决不复工,一次又一次说服动员他们复工。中央调查组到版纳八个农场,留守组召集各农场开会,提前布置指定专人写控诉材料,向中央调查组递交各农场的调查报告,表述知青返城的决心。作为大返城勇士,留守组功不可没。


在版纳景洪农场好友照。

丁惠民(中)徐裕铭(左),长江(右)


  讲着讲着,他突然停顿说:当过知青什么苦都能吃。他是个闲不住的人。喜欢烹饪,做家务和领两岁半小孙子,经常参加知青聚会。他是一个阳光心态、对生活时时感恩的人。他开怀的喝酒,开朗的大笑声,仿佛还回荡在我耳边。


徐裕铭生病手术后,版纳农场十队的战友去他家探望。丁惠民(左)孙家定(中)徐裕铭(右)。


  苍天有情。8月2日早上10点半,昆明突然狂起风,下起了阵雨。徐裕铭不该走呵!他今年才67岁,他割舍不掉他的家人,割舍不掉大返城战友,割舍不掉他拼命呐喊返回的重庆,割舍不掉这片深情的土地。这阵雨,是苍天为他哭泣。大返城勇士徐裕铭,1978年早就豁出命去,置生死不顾,为知青请命。


好友孔庆明与徐裕铭在重庆北培区蔡家镇的合影。


  仰天长叹!无情的疾病夺走了勇士的生命。重庆的亲朋为他送行;许多重庆成都云南、上海北京知青在异地悼念为他送行。走吧!从重庆这么炎热的地方,你随风随火孤独地前行,让我在记忆中饱含眼泪,挥手向你告别……  。生命太脆弱,“所有人的青春都将化为灰烬,所有人的青春都值得往生之前回忆。”



  每个人的生命都有中止的一天,大返城的记忆却永远留在版纳。历史不会忘记,知青不会忘记,大返城的勇士徐裕铭。


作者大返城作品回顾,点击下面蓝色字体欣赏:


丁惠民|我要回家


许世铺|拼闯在人生岔路口


彭耕耘|矢志不渝的返城路


梦魂牵绕西双版纳


风雪弥漫返城路


没有硝烟的战场


版纳橡胶林作证


首批请愿团的故事


大返城勇士今何在    ___来自重庆嘉陵江边的报道


走近知青企业家


老山战场上的版纳知青



杨培慧往日文章链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大返城勇士徐裕铭

杨培慧 美文杂谈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