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名家笔下的柴达木》出版发行

黄堡书院
2024-09-24

策  划:张珍连(青海省海西州政协法制文史委主任,《柴达木文史丛书》主编)

主  编:甘建华(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高级编辑)

序  言:王巨才(中国作协党组原副书记,中国散文学会会长)

封面题签:谭 谈(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湖南省文联名誉主席)

封面绘画:黄 胄(国画艺术大师,《柴达木的风雪》1957年荣获国际金奖)

封底篆刻:安多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

出  版:中国文联出版社2020年11月

(策划/张珍连,主编/甘建华,中国文化地理散文选本,84篇/人,中国文联出版社2020年11月出版)

青海省柴达木盆地是闻名遐迩的“聚宝盆”,也是我国大西北多民族风情的乐园和文化融合的高地。

本书是海西州政协“柴达木文史丛书”之一种,涉及自然、人文、历史、民俗风情、日常生活等各个层面。汇辑了自清朝道光年间以来,跨时达170余年之久,六七代中外著名文化人士和社会各界名流,共同创作演绎的84篇柴达木文化地理散文,青藏高原上因之而有了一块厚重的文学丰碑。

畅想遥远而富饶、神秘而美丽的柴达木,体会大家名家笔下的生动文字,神与物游,意与境偕,真是一茗在手不忍释卷。

继《我们的柴达木就像画一般》之后,又一部中国文化地理散文选本《名家笔下的柴达木》,近日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国发行。

青海柴达木盆地是闻名遐迩的“聚宝盆”,也是大西北多民族风情的乐园和文化融合的高地。本书是海西州政协“柴达木文史丛书”之一种,涉及自然、人文、历史、民俗风情、日常生活等各个层面。84篇美文佳构的作者,包括法国古伯察、俄国普尔热瓦尔斯基、瑞典斯文·赫定、瑞士凯瑟琳·梅拉特、英国皮特·傅勒铭等近现代国际著名探险家、旅行家、地理学家,现当代名流巨公则有陈渠珍、薛宏福、尹克升、张丁华、郑绵平、杨春贵、田源等。更多的是当代著名作家、诗人、专家学者和新闻工作者,诸如徐迟、卢云、李季、顾雷、徐光耀、李若冰、南丁、谢冕、毛微昭、石英、肖云儒、陈忠实、罗达成、张荣大、梅洁、林染、陈世旭、叶延滨、鄢烈山、贾平凹、和谷、王宏甲、王仲刚、刘元举、黄国钦、陈长吟、汤惠生、燎原、刘玉峰、徐剑、舒洁、耿占坤、熊育群、铁穆尔、凌须斌、白岩松、王威廉等。

本书主编为湖南作家甘建华,曾在青海油田工作、生活多年,对第二故乡有着深厚的感情,创作出版了许多优秀文学作品。这是他与柴达木文史专家张珍连联袂策划、披读精选数载的心血结晶。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谭谈题签,著名作家、记者王文泸、王宗仁、王贵如、朱奇、肖复兴、赵淮青担任编辑顾问,中国书协会员、西泠印社社员安多民篆刻封底印章,封面封底设计系天津知名书籍装帧师高艳秋,艺术大师黄胄1955年创作并获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金质奖的《柴达木的风雪》被用于封面画。

中国作协原党组副书记、中国散文学会会长王巨才序文中说:“在柴达木历史上出现的一些关键人物和重要事件,六十多年来轰轰烈烈的开发进程,以及高原生活的陌生化美丽,通过一个雄壮军团的严肃写作,两位有心人的反复遴选,完美而准确地摆在我们的面前。可以说,有没有《名家笔下的柴达木》,青海省、海西州、柴达木是不一样的。现在有了这本跨时170余年,六七代中外人士共同创作的散文选本,青藏高原上也就有了一块文学丰碑!”

青藏高原上的一块文学丰碑

——《名家笔下的柴达木》序

王巨才

柴达木,蒙古语最确切的意思是“辽阔的地方”。清代乾隆年间,大学士傅恒等奉敕编撰的《西域同文志》卷十六记载:“柴达木,蒙古语,宽广之谓。滨河境,地宽敞,故名。”全域面积25.7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山东省加上江苏省的面积,比欧洲匈牙利、奥地利、捷克三国面积总和还要多。

关于柴达木盆地,我最初的认知来自于中学地理课本。它是号称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盆地,盆底平均海拔2800米,属封闭型的巨大山间断陷盆地,四周被昆仑山脉、祁连山脉、阿尔金山脉与青海南山所环抱。再就知道它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但其他三个盆地塔里木、准噶尔和四川盆地,我都曾先后去过,唯独没有到过位于青海省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北部的柴达木盆地,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好在借助书刊和网络的传播力量,并不影响我对它的了解和神往。
柴达木盆地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行政区域的主体,柴达木是海西州的代称。柴达木是遥远而偏僻的,也是神秘而美丽的。

说它遥远而偏僻,从北京到西宁的距离,就有1800多公里,再到州府德令哈还有500公里。从德令哈继续前行,走320公里到西南部重镇格尔木,走680公里到西北部新城茫崖花土沟。格尔木、茫崖花土沟分别是青海通往西藏和新疆的门户,由此进入祖国的西部边疆地区。新中国成立以前,盆地除了东部尚有人烟、村庄、绿树、农田,以及绵羊、骏马、牦牛、骆驼等活物,西部几乎全是荒漠戈壁,草木鸟兽极其稀罕难觅踪影,民谚说“八百里瀚海无人烟”。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建设,如今已经成为现代绿洲、城镇、村庄、厂矿,拥有较为发达的公路、铁路、航线、管道。昔日的大荒不毛之地,变成了青海经济文化建设的主要疆场,也是多民族融合共同发展的幸福家园。

说它神秘而美丽,亿万年前还是烟波浩淼的大海,亿万年后由于欧亚板块的漂移,喜马拉雅山的隆起,造就了这块群山环绕的巨大盆地。许多人以为它是万古雄荒,杳无人烟,其实现代考古发现并非如此。中澳专家联合组曾在巴戛柴达木湖南岸,发掘出旧石器时代的刮削器、雕刻器、钻具和砍斫器,表明约23000年前已有人类在柴达木活动。后来的古西羌、吐谷浑、吐蕃、和硕特部落将之作为牧地,驰名中外的唐蕃古道和丝绸南路从中通过,这些历代史志均有明确的记载。闻名于世的昆仑山,以其磅礴之势横空出世,成为万山之祖,流传着西王母、周穆王等古老而动人的神话传说。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雅丹地貌区,中国面积最大的盐湖察尔汗,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的“青盐”产地茶卡,新中国成立后的全国四大油田之一冷湖,占全国总探明储量三分之一以上的茫崖石棉矿,都是柴达木盆地的外宣标志。手头有一份最新的资料,根据地质工作者对青海省34种矿产资源潜在价值的测算,柴达木盆地已探明矿产储量的潜在价值,占全省已探明矿产储量潜在价值的90%以上,市值达15万多亿元!

这一闻名遐迩的“聚宝盆”,又是我国西部民族风情的乐园。它涵盖着冰川、雪山、崖壁、峡谷、雅丹、丹霞、湿地、高山草甸、内陆河流、咸水湖、淡水湖、沙漠、戈壁、草原等各种地貌,且富集而迥异,动植物资源也是丰富多样。现今繁衍生息着二三十个民族,四五十万人口,他们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既有南方的俊秀、北方的直爽,又有西部的粗犷、中原的淳朴。在这里,可以领略蒙古族那达慕的风采,可以饱赏藏族六月歌会的情调,可以聆听千万吨级油气田工人们豪气冲天的歌声——我为祖国献石油!
对于许多人来说,“柴达木”三个音韵铿锵的名词,是一个很容易产生丰富联想的意象。尤其是对于生活其间或身临其境的文学艺术家们,只要了解自1954年以来盆地艰难的开发建设史,了解千里青藏线的悲壮筑路进行曲,了解冷湖、大柴旦、花土沟、格尔木的创业传奇,了解德令哈因为海子一首诗歌的焕发新装,或者只要看看天峻的苍穹、乌兰的云彩、都兰的寺院、茫崖的霞光、甘森的西红柿、诺木洪的枸杞子、柏树山的扁柏、巴音河的碧波、尕斯库勒湖的涛声、金子海的自然生态原貌、托素湖的外星人遗址……马上就会有历史的追寻、地理的发现、诗潮的澎湃、创作的冲动,就会像《名家笔下的柴达木》这本书的作家、学者们一样,拿起手中的笔,抒写祖国西部雄浑壮阔的英雄交响曲。
《名家笔下的柴达木》是海西州政协“柴达木文史丛书”之一种,是一部文化地理散文选本,选材重在写人记事说景。主编为湖南著名作家甘建华,曾在青海油田工作、生活多年,对第二故乡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情,为之创作了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这是他应海西州政协之邀,与柴达木文史专家张珍连联袂,披读精选数年的心血结晶。回顾我国经济建设的基本经验教训,有一条是政策和方针必须符合国情和区情。国情和区情包括自然环境和经济基础,还包括地域文化。文化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完全因人的具体作用而生成,这是文化地理研究和写作的根本点。文化地理学探讨文化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联,探讨区域文化的特征,必须与现实地区相吻合。就像前述柴达木的地理单元一样,本书的篇章都明确指向这片广大区域的各个角落,指向地理、历史、人文、风物和日常生活场景,指向创造奇迹和史诗的各族英雄儿女。
本书编选的84篇美文佳作,绝大多数作者的名字人们耳熟能详,可见众多文星曾经频频光照柴达木。书中前几篇是外国探险家、旅行家、地理学家以他者的眼光,描绘百余年来柴达木的山川形胜和风情民俗,使之有了中国高度和世界眼光。畅想这些中外名家昔年走过的地方,体会他们笔下的生动文字,神与物游,意与境偕,真是一茗在手不忍释卷。其中,徐迟(《第一棵圣诞树》)、李季(《戈壁旅伴》)、徐光耀(《冷湖油田采风日志》)、李若冰(《寄给伊沙阿吉老人》)、朱奇(《帐篷城茫崖写意》)、王宗仁(《望柳庄》)、陈忠实(《车过柴达木》)、王贵如(《珍爱“天空之镜”》)、王文泸(《金子海的未来》)、梅洁(《通往格尔木之路》)、肖复兴(《冷湖之春》)、陈世旭(《海西的绿衣天使》)、贾平凹(《西路上,她说柴达木》)、和谷(《花土沟》)、陈长吟(《一日四季走戈壁》)、燎原(《沿地图展开的海西叙事》)、甘建华(《南八仙传说》)、凌须斌(《景忍山行记》)、甘恬(《父亲的西部之西》),等等,他们的作品都是此一特定地域诞生,并且带有明显地域烙印的美文佳构。诚如黑格尔《美学》一书中所言:“首先挤到我们面前来的就是外在自然,例如地点、时间、气候之类。在这个方面,我们每走一步,就可以看到一幅崭新的有典型意义的图画。”

大地是文学艺术的舞台。“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遇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唐人柳宗元千余年前说的这番话,深刻地阐释了“景以文彰”这个美学命题。郁达夫说过:“江山也要文人捧。”自然美就是因为人的欣赏,尤其是文人墨客的寄情抒怀,从而使其价值得以呈现和彰显。在柴达木历史上出现的一些关键人物和重要事件,六十多年来轰轰烈烈的开发进程,以及高原生活的陌生化美丽,通过一个雄壮军团的严肃写作,两位有心人的反复遴选,完美而准确地摆在我们的面前。可以说,有没有《名家笔下的柴达木》,青海省、海西州、柴达木是不一样的。现在有了这本跨时170余年,六七代中外人士共同创作的散文选本,青藏高原上也就有了一块文学丰碑!
翻阅《名家笔下的柴达木》,感叹各位作者文笔波澜荡漾,人事神采毕现,许多篇章具有文化地理和历史文献的双重价值。我从中仿佛看到了柴达木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听到了柴达木人栉风沐雨的跫跫足音,精神上得到了享受,思想上得到了纯化。因此,十分乐意将这份欣喜和愉悦,尽可能地传递给更多的读者。
是为序。
2018年5月16日于北京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原党组副书记、主席团成员、书记处书记。)

来源:人民网  甘建华新浪博客  黄堡书院综合整理

友情提示:凡黄堡书院公众号原创文章,转发者请注明来源,违者视为侵权。


往期文章阅读:

李国平:由严家炎和柳青的一场争论说起

从西北大学走出的作家群体

唐朝的“背影”与说史的操守——读和谷文史散文《唐朝背影》/张翼

小说得有种粘人的况味——读和谷长篇小说《谷雨》/张翼

博古藏今的喻德江陶瓷博物馆

肖云儒:西京搬家史

柳宗悦(日本)/民艺之美

叶广芩:作为陕军一员我充满骄傲和自豪

读《秋声:和谷〈人民日报〉版散文集》/张翼

简净中的时光漫溢——读和谷《独旅》/张翼

看了日本、荷兰、美国、中国的养老院,颠覆了我的认知

为什么上纯文学期刊这样难?

铜川市王益区扶持和表彰一批优秀文艺创作者

鲁迅这辈子挣了多少钱?
余华原著、张艺谋执导经典电影《活着》完整版

今日西安日报 | 七双布鞋/和谷

2020黄堡书院十四件事

作家和谷2020年作品要目

聆听2021丝路诗人新时代的驼铃声/和谷
三登收获文学榜丨文學陝軍专访弋舟:到世界去
电影文学剧本《石破天惊》和谷/刘平安

“我爱我的家乡”大型融媒体直播 27日12时走进幸福新铜川!

惊回首:陕西文学六十年风云际会,沙场秋点兵

探秘路遥与铜川的不了情

重温电视连续剧《铁市长》惊心动魄!

陈忠实:不能忘却的追忆

陈彦三把火:央视《装台》张艺谋导《主角》新作《喜剧》!

文著协名家会员作品展播丨和谷:归园札记

纺织姑娘/和谷

作家和谷给陕西文学陈列室赠送14卷本《和谷文集》

《金秋》封面人物/金秋娇子:和谷
文学群星榜|诗性和谷
《南凹槐花诗会》入围美丽乡村国际影像节
瓷城散记/和谷
贾平凹:陈炉
玉米金黄/和谷

【编辑】孙    阳

【主编】秦陇华

你右下角点一个 小编工资涨五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黄堡书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