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感染

其他

当前呼吸道传染病监测数据发布:新型冠状病毒等呼吸道感染处于常态波动区间内

最近,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称自己“又阳了”,有人出现了发烧、咳嗽、浑身疼等症状。目前新冠感染监测数据如何?新冠感染病例数呈现波动性的原因是什么?本文带你了解!近期发热门诊与新冠感染监测数据近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了2024年7月1日-7月31日的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根据相关监测数据显示,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热门诊(诊室)诊疗量从7月1日的12.5万小幅波动下降至7月31日的9.2万,尚未达到我国秋冬季节(2-3月)新冠就诊高峰(约21万人)。7月范围内全国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就诊人数比例小幅下降,流感样病例在4.4-5%上下波动,相较于我国秋冬流行季就诊比例9.1%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图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新冠与其他呼吸道传染病占比根据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在全国七大区域的医院内病例监测显示,在<14岁的青少年儿童患者中,肺炎支原体仍为阳性率最高的病原体,新型冠状病毒目前是阳性占比第二的病原体。在≥14岁的患者中,高阳性率检出病原体目前是新型冠状病毒占第一,其他占比依次是肺炎支原体、流感嗜血杆菌等呼吸道病原体。这些数据提示,夏季流感等病毒感染占比下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数有上升,占比升高。在此阶段内,全国范围内流感样病例新冠病毒阳性率有所上升,从7月1日-7月7日的8.9%持续上升至7月22日-7月28日的18.7%,主要流行株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我国主要以JN.1系列变异株和XDV系列变异株为主。图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监测平台对新冠奥密克戎毒株的变异与波动监测显示,自6月上旬起逐渐检出XDV.1和KP.2,XDV.1的比例已经逐渐上升至40-50%,但是这些变异株未引起重症病例的升高。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在重症和死亡方面,相较于2月(上升阶段)及3月的新增重症感染人数358及588例,7月本轮疫情上升阶段新增重症病例为203例,在重症人数方面也未见明显上升。专家点评新冠感染病例数与占比呈现波动性的原因张文宏
8月10日 上午 9:01
其他

频上热搜!这种呼吸道传染病卷土重来,如何应对?

近日天气多变,正值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一种多年没什么存在感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被人们重新提起——百日咳,相关话题也多次登上热搜,引起广泛关注。据国家疾控局官网定期发布的“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2024年1月1日-2月29日,全国报告百日咳32380例,是2023年同期(1421例)的近23倍。其中,1月报告百日咳15245例,其中死亡5例;2月报告百日咳17105例,其中死亡8例。从数据来看,2024
4月12日 下午 1:37
其他

诺贝尔奖颁给mRNA疫苗技术,预示着未来医学会带来哪些巨变?

技术突破了人类免疫系统对外来核酸的识别和消除虽然,mRNA疫苗从理论上来看,具有这么多的优势,但为何直到新冠疫情暴发前,却一直没有任何一款mRNA疫苗问世呢?我们接着往下说。长期以来,mRNA
2023年10月4日
其他

流感凶猛,我们该知道点什么?

流感凶猛我们该知道点什么眼下,全国各地又进入了流感高发季。据中国CDC流感监测周报(2023年第8周)的数据显示,本周南、北方省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继续上升,A(H1N1)pdm09为主、A(H3N2)亚型流感病毒共同流行。南、北方省份流感样病例百分比继续上升。2019-2023年度南方省份哨点医院报告的流感样病例%。注:数据来源于国家级哨点医院。来源:chinacdc。2019-2023年度北方省份哨点医院报告的流感样病例%。注:数据来源于国家级哨点医院。来源:chinacdc。流感凶猛,要做到从容面对,我们需要知道些什么?
2023年3月5日
其他

《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治规范与分级诊疗流程》(基层医疗机构应急使用简版)重磅发布

《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治规范与分级诊疗流程》(基层医疗机构应急使用简版)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病临床救治专家组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当前,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在全球流行,我国也面临着疾病流行的巨大挑战。随着人群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简称新冠疫苗)覆盖率的逐步提高,对其传播力增强和致病性降低认识不断加深。临床认识到早期规范化治疗的重要性,特别是抓住脆弱群体感染后的早期救治时间段,给予抗病毒与抗炎症治疗,将显著降低新冠病毒感染的重症率与病死率。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病临床救治专家组协同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在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基础上,一起重新编写了《2022版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治规范与分级诊疗流程》(基层医疗机构应急使用简版),以期能对各级医疗机构和医生在具体病例分级管理和诊疗中提供参考和指导。下面就基层临床治疗的要点逐一介绍。一、临床分型1.轻型与普通型:出现发热、乏力、干咳、咽痛或咽部不适、全身不适等临床相关症状,但未有呼吸困难与氧饱和度下降。如有条件完善肺部CT或者胸片等影像学检查,未见肺炎表现者可诊断为轻型;影像学见肺炎表现者可诊断为普通型。2.
2023年1月4日
其他

【线上首发】张文宏教授解惑奥密克戎防控日常

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华山感染团队与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紧急策划并迅速推出科普读物《张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其后,根据疫情的变化及国家的防疫政策,又相继出版了《张文宏教授再支招新冠疫情常态化下健康生活》《张文宏教授解读新冠疫苗与疫情防控》。针对本轮奥密克戎感染的特点,国家对疫情防控策略做出调整。疫情变化快,新的状况不断产生,民众普遍产生困惑、焦虑,各种信息鱼龙混杂。如何理性认识、科学应对、有效防控,是当今社会的关注焦点。为此,华山感染团队在超常繁忙而又压力巨大的诊疗工作同时,协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继续担起科普疫情防控知识的责任。新作《张文宏教授解惑奥密克戎防控日常》,在沿袭易懂、好用、干货满满的前作风格基础上,聚焦人们当下普遍存在的种种问题,提供自我保护、居家康复等健康指导,希望能够解答广大民众较为普遍的疑惑,协助新冠病毒感染者尽快康复,回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来。本书由“快速了解奥密克戎变异株”“如何保护自己,降低感染风险”“感染奥密克戎后的居家康复指导”“新冠疫苗接种问与答”等部分组成。鉴于目前疫情的现状,此线上版主要聚焦“感染奥密克戎后的居家康复指导”。全书将于近期出版发行。
2022年12月28日
其他

保护家人,走出疫情

保护家人,走出疫情这几天网络上不断有公众人物“晒”自己得新冠的感受,这是一个帮助大众消除对新冠恐惧的好方法,现身说法,让大家认识到,新冠的症状与流感、感冒等其他常见呼吸道病毒性疾病很类似。最近钟南山院士就新冠感染后的后遗症、重复感染等问题做了深入的科普[1],大家也可以去看一下读一下。我们团队近期对上海今年奥密克戎疫情中的1万多例感染者进行了超过半年的随访,并对同期非新冠感染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进行随访。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目前的奥密克戎株未造成特异性的人体器官长期损害,还是呈现常见呼吸道病毒性疾病的特点,我们人类可以应对与接受。目前,新冠病毒病一定会逐渐被纳入常态化的呼吸道病毒,从新发传染病进入季节性或者地方性传播的传染病序列。全球进入从新冠大流行向地方性流行或者季节性流行病转化的阶段,这点与我们2009年遭遇到的2009H1N1很相似,或许一夜醒来,就会发现,我们已经艰难度过了大流行。中国是世界大流行末期最后退出对新冠进行严格管控的国家,也是保持重症和死亡人数最低的国家。但是现今,我们仍然要面对退出时一波大面积感染的挑战。这时候让我们突然改变三年以来的生活模式,会有些手足无措。针对一些较普遍的疑惑,也澄清一些此前张冠李戴式的以讹传讹,我们提些建议和经验,供大家参考:一、大面积核酸检测终止了,我们怎么办?当疫情来临,犹如长期躲在封闭环境,骤然出来,会觉得阳光有些刺眼,但大家很快就会适应,不足为奇。很多人纷纷晒“杨过”,争做“阳顶天”,大家对新冠的恐惧正在慢慢散去。就免疫功能正常的人来讲,有谁感冒发烧了会满世界找核酸亭呢?无非是找点退烧药吃,睡一觉,多喝点水,吃点维生素C也就扛过去了。现在查抗原,无非也是想着如果“中队长”了,就关自己几天,不要传给家人和周围的人。现在,北方很多人感染后觉得症状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轻微,无症状也没有那么多。我们想告诉大家的是,由于不再核酸全检,无症状的比例我们是不知道的,当感染基数庞大的时候,比例很高的无症状会被“忽略”,我们只觉仿佛每个感染者都会有很难受的症状。另外,北方进入冬季,寒冷也是新冠的“帮凶”,何况又逢流行性感冒的高发期,安稳度疫的挑战会比南方更大一些。COVID-19Pandemic二、大面积社会面感染,就医送药体系能否应对?对于大众来说,新冠最终会成为一个普通的呼吸道传染病,届时我们可以像对付流感一样对付它。但是整个社会如果在很短的几个月时间内出现大量人员的感染,就医送药体系还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这时候,医院与社会药物提供系统要有提前的储备,通过互联网医院、社区卫生体系、网络药店体系满足公众需求。随着感染人数增多,会出现这些平常只是普通医疗资源的挤兑,这时候,需要政府部门的提前布局与介入来平抑这种需求。这是一场在规定时间内与病毒斗争的极限挑战,我们相信,最终中国的资源储备是可以应对的。COVID-19Pandemic三、如何保护我们的家人走出疫情1后阶段疫情的总体走向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已经或即将面对一波流行高峰。结合海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奥密克戎株的第一波疫情流行高峰感染人数较多,后期第二波、第三波的疫情反弹,将显著弱于第一波疫情高峰。普通人对于疫情可以用平常心对待,儿童及60岁以下的成年人群感染奥密克戎株后的重症率已是显著下降[2]。因此,上述人群不用恐慌,可以更加从容地面对。但是,对于那些让我们放心不下的,在家中、或远在其他城市的年迈长辈,我们应如何保护呢?可以说,过去三年我们整个国家同心齐力的防疫,保护了我们远离新冠原始株、阿尔法株、德尔塔株等致死率较高的毒株大流行,让我们等到了奥密克戎株这样一个相对“温和”的毒株,在奥密克戎流行期走向“开放”,留给了我们保护好老年人和脆弱人群的一个准备机会。大面积接种疫苗,建立群体免疫屏障,随着病毒变异与群体免疫力的变化,逐渐进入季节性常态化呼吸道感染状态,而百姓也越来越放松,逐步回归正常的生产生活——度过这一波,我们会发现,新冠病毒无非是在我们的普通感冒与流感等众多呼吸道感染病中增加了一员而已。2家人中脆弱群体的保护老年人是新冠感染的高危人群,但若没有基础疾病或基础疾病不是较为复杂的病症,重症风险也会相对低一些。但根据国内外的多项研究数据表明,老年人(年龄≥60岁)始终是新冠感染发生重症和死亡的主要高风险人群。这其中,如果同时伴有年龄大于80岁、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肿瘤、接受免疫抑制剂使用等高危因素中的几种,都会进一步增加老年人群中的重症率[3]。无论如何,保护老年患者,将是应对第一波疫情流行高峰的重中之重。01第一条:重要的事情反复说,接种疫苗是保护脆弱群体最好的手段首先,一定要强化老年人的疫苗接种,这一经验,从香港不同时期疫苗接种率与老年人感染新冠后的病死率相关性中得到了论证。疫苗接种可以显著降低老年人新冠感染后的重症率,降低幅度高达76%-98%[4-5]。上述数据已经由全球多个研究证实,在上海的疫情中,也有数据证实,接种疫苗是保护老年人最重要的医疗手段。因此,对于目前尚未接种疫苗的老年人,只要符合接种条件,应抓紧时间,在第一波疫情高峰期来临前尽快接种。从接种数量上来看,3针的保护力优于2针,2针的保护力优于1针。接种的每一针疫苗,都将会给人体提供进一步的保护。对于奥密克戎来讲,虽然接种疫苗之后,仍然有较大的感染可能,但接种疫苗后再感染,其重症化大幅度降低;而且,接种疫苗再感染所建立的免疫力,更是远远超过未接种疫苗发生自然感染所建立的免疫力。人类应对传染病的历史告诉我们,在疫苗问世之前,我们主要是靠自身抵抗力,通过自然感染建立免疫力。疫苗问世后,我们凭借疫苗加自然感染,可以建立更强的免疫力,让我们人类可以迅速走出疫情。东南亚一些国家能够迅速走出疫情的一个主要原因,也是在大面积接种疫苗、特别是强化接种疫苗之后再走向开放的。02第二条:保护脆弱人群,争取第一波流行高峰免于感染这里面最核心的原则是,我们应该尽一切能力,延缓老年群体的感染时间,最大程度减少在第一波疫情高峰中的老年感染者数量。原因很简单,第一波疫情高峰中,感染人数众多,甚至也会面对大量医护被感染的局面。此时,医疗资源的紧张和短缺不可避免。若同时出现大量老年人群感染,则可能难以获得像平时一样充分的医疗照护。此外,等到全社会感染率很高、逐渐进入群体免疫阶段的时候,脆弱人群暴露于外界时的风险就会大幅度降低。为了延缓感染时间,在接下去的3个月中,每个家庭应一起协助老年人做到这些措施:1)
2022年12月12日
其他

抗新冠策略千万条,核心就一条:得了新冠是否需要去医院?

昨天抗击新冠“新十条”颁布,值得纪念。中国抗疫进入对病毒全面反攻的新时期。但是全国各地的抗疫手势,医院和民众的认知,政府的应对,均需要进一步协调,协调之际未免会有些凌乱,民众也会有些对不确定性的不安。
2022年12月8日
其他

我们如何保护老年人和脆弱人群安然度过疫情?

人类与自然界的斗争中再次迎来了曙光。这次人类走出疫情的最终胜利将会与人类战胜天花、流感、脊髓灰质炎有同等伟大的意义。但是,目前我们并未完全取得最后的胜利,因为我们始终有放心不下的地方。那就是即便病毒毒力再弱,在短期内还会对脆弱人群造成损害。全球所有走出疫情的国家,在老龄化人群的保护方面都达成了共识,高龄与有基础疾病者需要注射疫苗以应对可能的流行。普遍的疫苗接种与加强针接种,加上及时有效的重症患者救治,将是我们下阶段的工作重点与挑战。但是相信很多人都会有如下疑问:打了疫苗为何仍然会感染?打了疫苗感染是否意味着疫苗无效?我们为什么要打第三针疫苗?打了第三针抗体水平迟早也要消退,那还有保护作用吗?疑问就应该用科学的数据回答,质疑则应该以循证证据佐证。为了回答上述问题,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病学科团队自新冠疫情以来,联合多个合作单位,根据我国注射灭活疫苗为主的基本情况,开展了系列科学研究,针对目前民众对于疫苗关心的7大问题,通过团队开展的系列疫苗科学研究,结合国际多方数据,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尽可能全面的科学解答。COVID-19PandemicQ&A
2022年12月1日
其他

世界肝炎日科普丨慢性肝病患者可以打新冠疫苗吗?

29(06):523-526.[3]赵连晖,贾继东.《2021年美国肝病学会专家共识声明:肝病患者接种疫苗预防COVID-19感染》摘译[J].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2年7月28日
其他

【科普】炎热环境科学防疫,降低穿“大白”的中暑风险

七月的热浪几乎席卷了大半个中国,据新闻报道,在各地均出现了不少中暑甚至是因为中暑而死亡的病例,“热射病”也已经成为了今夏的一个热搜词。与此同时,伴随着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在全球的持续流行,我国多地也出现了不少本地病例的流行和传播。疫情防控不能松劲,需要医护人员、疾控人员和其他防疫工作人员克服热浪,继续奋战在新冠抗疫的第一线,他们值得所有人的尊重。但医学常识告诉我们,在酷热的环境中,如果继续穿着医用防护服(俗称“大白”),会大大增加中暑的风险。到底什么是中暑当人处在炎热的天气下,一个主要的环境风险是出现中暑。人类起源于热带地区,大多数人都能很好地适应高温,但往往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个体对热应激的耐受力差异很大,一些人可以在炎热的环境中成功地完成了耐力赛,如亚马逊丛林的马拉松,但也有一些人在温带地区炎热环境中工作半天就可能不幸死亡。但是,如果持续时间和强度具有足够的挑战性,那么每个人都是脆弱的。长时间的高温会增加生理压力,尤其是暴露在高温和潮湿环境中数天后,发生严重中暑的风险最大。什么样的环境更容易导致中暑典型的中暑常见于被困在高温、不通风环境中的人,例如矿井工人、囚犯、货运集装箱中的偷渡者或在热浪中留在车里的儿童。对于体温调节功能减弱的人群,例如婴儿、老年人、有潜在疾病的人或服用已知干扰体温调节的药物的人,风险更大。相较于夜晚凉爽,白天酷热的沙漠地区,热带丛林和城市环境的持续高温构成了比沙漠更大的生理压力。中暑为什么会致命大家都知道,人类正常的体温范围是在36-37℃之间,如果因为剧烈运动和/或环境热暴露导致的人体的核心体温>40℃,就可能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和多系统器官衰竭(通常为心血管衰竭)。随着体内组织温度的升高,细胞膜和酶依赖的能量系统被破坏,导致细胞和器官功能障碍和死亡。损伤程度与暴露时间和核心温度升高的严重程度有关。核心温度是大脑、心脏、肝脏和肾脏等重要器官的温度。正常情况下,无论环境条件如何,其应保持相对恒定,静止时应在35.5°C和37°C之间,高于37.5°C的测量值是异常的。高于41°C的温度几乎总是异常和有害的。在高温条件下,核心产生的代谢热量必须转移到皮肤,这一过程涉及皮肤血流量的大幅增加。如果体温持续升高,身体代谢就会紊乱,酶会变性,进而造成各种病理损伤:细胞氧化磷酸化在>42°C的温度下变得不偶联。细胞损伤与温度和暴露时间成正比。散热补偿机制失效。脱水增加钠/钾泵活性并增加代谢率。多器官系统可能出现各种严重并发症:中枢神经系统:脑水肿和微血管出血导致神经系统损伤。肌肉:骨骼肌纤维广泛变性,横纹肌溶解释放肌红蛋白、钾、肌酐磷酸激酶和嘌呤(代谢为尿酸)进入循环。肺:非心源性肺水肿。肾脏:由于肾缺血、肌肉破裂产物、DIC、高尿酸血症和低血容量引起的少尿急性肾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发生率高达35%血液:DIC、血小板减少症、白细胞增多症。内皮热损伤释放凝血活酶,导致血管内血栓形成和继发性纤溶。代谢性: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低血糖、高钾或低钾血症。中暑会有哪些表现中暑的症状五花八门,并且很多是非特异性的,也就是说并没有哪种症状可以简单明了地早期发现的中暑。因此,任何在炎热和/或潮湿环境中看起来不适或行为异常的人,或在温暖环境中进行剧烈运动的人,都应该考虑是否有中暑。通常情况下,中暑患者可以出现以下的各种表现,包括:虚弱、无精打采、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疲劳、歇斯底里、焦虑、混乱、走路不稳、判断力下降、过度换气、衰竭、失去意识、肌肉痉挛、非理性行为和昏迷。需要指出,这些表现可以同时出现多种。为什么汗液的蒸发可以防止中暑在中学的物理课上我们就学过: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会产生热传递,从而导致体温变化。辐射:人体表面和所有其他辐射能源之间的直接传热。在炎热气候下,辐射能的主要来源是太阳。在白天晴朗的沙漠天空下,太阳会引起巨大的热应力,但在夜间,热量会从温暖的身体中辐射出去。传导:身体与任何与其接触的固体,特别是地面之间的直接传热。当接触的两个固体达到热平衡时,传导停止。对流:通过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上流动来散热。对流通过不断更换其中一种材料来增强传导热传递,并防止热平衡发展,从而使热传递能够继续。传导、对流和辐射的传热速率取决于人体表面与环境中的材料或辐射表面之间的温差。如果身体表面比环境温度高,身体就会向环境损失能量。然而,非常热的空气或表面将通过传导/对流将热量传递给身体,阳光照射的表面或天空将通过辐射将热量传递给身体。蒸发:汗液的蒸发会间接损失热量。在30°C温度下,从体表蒸发的每升汗液可去除约580
2022年7月16日
其他

识别轻症患者,找出脆弱人群,降低奥密克戎伤害

奥密克戎超强传播性带来的疾病负担需要研究SARS-CoV-2奥密克戎变异株最早报道于2021年11月,很快便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主要感染株。目前针对奥密克戎的研究提示,相较其他变异株,奥密克戎引起的症状在大部分人群中更轻(1)。但是,由于其超强传播性,一个区域内大量人群感染,仍有可能对当地医疗资源造成挤兑。因此,我们急需准确评估奥密克戎在不同人群中的重症率,为未来防疫策略制定提供依据。上海奥密克戎疫情大样本数据进一步揭示奥密克戎危害性奥密克戎疫情常会产生大量的非重症奥密克戎感染者,但既往国外其他区域暴发疫情时,由于医疗资源挤兑及感染患者数量巨大,大量非重症患者并未入院治疗(2)。因此,目前国外尚无较为全面的非重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描述。自2022年2月末上海奥密克戎疫情暴发以来,截止6月17日,上海已有本土确诊病例5810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591499例(未核减)(3)。在此次疫情中,本着“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的原则,上海所有诊断的无症状、轻症或普通型患者均接受了集中治疗。因此,此次上海疫情中的非重症患者的临床表现、重症率及预后分析对于未来防疫决策也有着重要价值。近期,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上海市传染病与生物安全应急响应重点实验室,与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共同合作,完成了一项多中心的临床随访研究,描述并分析了上海此次疫情中,无不稳定性基础疾病的非重症奥密克戎感染者的临床特征、核酸转阴时间的影响因素及其进展为肺炎或重症的危险因素,相关数据于2022年06月18日发表在CHINA
2022年6月19日
其他

新冠动态丨Nature Medicine发表迄今为止样本量最大的关于Omicron感染疾病严重程度的真实世界研究

自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21年11月25日宣布在南非首次检测到SARS-CoV-2的Omicron(B.1.1.529)变异株后,该变异株持续受到关注。Omicron变异株在美国于2021年12月1日首次检测后迅速成为美国主要的流行谱系。类似的模式已经在全球展开,Omicron变异株导致全球新冠肺炎新诊断病例激增。2022年3月和4月以来,Omicron
2022年6月16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新冠动态丨Lancet子刊: 国产雾化吸入式新冠疫苗作为第三剂加强疫苗安全有效!

新冠疫苗接种后随着时间延长,体内的免疫力减弱,预防病毒感染的保护力降低。目前研究表明接种两剂灭活疫苗后选择异源疫苗进行第三剂加强免疫能够诱导更强的免疫反应。陈薇院士团队领导研发了全球首款雾化吸入式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疫苗Ad5-nCoV,并开展研究评估了该疫苗作为第三剂异源加强疫苗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相关结果近期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
2022年5月24日
其他

【疫苗简史】从天花如何被消灭谈起

昨日关于欧美“猴痘”疫情的文章获得了大家广泛的关注,其中提到了猴痘与天花是近亲,接种天花疫苗对猴痘有部分的保护作用,大家对能否接种天花疫苗提出了很多问题。然而天花离开人类也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世界范围内停止接种天花疫苗也已经很久了。我们翻出了两篇关于天花和天花疫苗的旧文供大家阅读,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从天花如何被消灭谈起》一文首发于2021年3月13日,是2021年年度系列科普文章《疫苗简史》的第一讲(有删减)。距离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在全球范围内消灭天花已经过去了40多年,在日常生活中也已经几乎见不到天花后遗症的幸存者,但每当谈起传染病和疫苗的历史,总是要从天花谈起。在天花被消灭之前,它困扰人类的时间至少有3000年之久,仅在20世纪就导致3亿人死亡,相当于平均每年死亡400万人。天花是独一无二的,不仅体现在它是第一种人类使用免疫接种的方法控制的传染病,也是到目前为止我们通过自身努力消灭的唯一一种人类传染病。无论从哪种角度来看,如何评价天花或天花的疫苗接种将成为评估未来疫苗的基准,也将是我们这个“疫苗简史”系列的起点。天花和古老的人痘接种天花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无论是从古籍典故中,还是考古学发现中,我们都已经发现了天花的踪迹。中国最早关于天花病情的明确记录是晋代著名医学家葛洪的著作《肘后救卒方》,书中记载:“比岁有病时行,乃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创,皆带白浆,随決随生。不即治,剧者多死;治得差者,疮瘢紫黑,弥岁方灭,此恶毒之气。”
2022年5月22日
其他

天花:传染病从未离开

昨日关于欧美“猴痘”疫情的文章获得了大家广泛的关注,其中提到了猴痘与天花是近亲,接种天花疫苗对猴痘有部分的保护作用,大家对能否接种天花疫苗提出了很多问题。然而天花离开人类也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世界范围内停止接种天花疫苗也已久远。我们翻出了两篇关于天花和天花疫苗的旧文供大家阅读,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其中《天花:传染病从未离开》一文首发于2019年12月30日,是2019年年度系列科普文章《华山大众传染病学50讲》的最后一讲(有删减)。华山大众传染病学50讲-第五十讲“追寻生命本质,探索前进之路”,欢迎来到“华山大众传染病学50讲”,让我们每周学习一个传染病案例,通过一年的时间轻松掌握常见的传染病知识。华山大众传染病50讲终于来到了最后一讲,今天我们会讲一个最最特殊的病原体,为何特殊?请容许笔者先卖个关子,放到之后揭晓。让我们先来看一起历史上的暴发事件。暴发案例前苏联
2022年5月22日
其他

Cell Host & Microbe研究发布:应对奥密克戎多个变异株,加强疫苗接种的必要性

前言近期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上海市传染病与生物安全应急响应重点实验室、华山感染张文宏教授团队和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鹏飞教授团队共同合作评估了奥密克戎变异株四个亚型对两剂灭活疫苗和第三针加强接种后的免疫逃逸特征,相关成果于5月8日发表于Cell
2022年5月10日
其他

上海应对当前新冠奥密克戎疫情:拯救生命的努力

2022年2月下旬,上海出现了一轮本土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据上海市卫健委通报,截至2022年5月4日,上海市累计有601,942例新冠病毒感染者,其中547,056例为无症状感染者,累计死亡503例。对来自本轮疫情期间129名患者的新冠病毒基因组系统进化特征与全球流感共享数据库(GISAID)中的数据相互关系进行比较,显示上海地区新发感染的病毒基因组都属于新冠病毒BA.2.2亚系。值得注意的是,BA.2是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B.1.1.159)的一个亚株。BA.2已发现有多个亚系,且这些亚系显示出不同的地域分布模式。目前,BA2.2仅代表全球BA.2的一个小亚系(在GISAID数据库的800,366
2022年5月7日
其他

英国等地不明原因儿童肝炎的暴发情况及病因

内容提要2022年3月31日,苏格兰首先报告了5例患有不明原因重症肝炎的儿童。世界卫生组织(WHO)于4月15日就不明原因儿童肝炎发布指导性意见,对确诊病例、可疑病例和流行病学相关病例进行了定义。截至4月21日,已有12个国家报告169例儿童不明原因肝炎病例,从1月龄至16岁不等。不明原因儿童肝炎临床表现为急性肝炎,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或丙氨酸转氨酶(ALT)>500
2022年4月29日
其他

WHO更新COVID-19药物治疗指南

WHO更新COVID-19药物治疗指南概述自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COVID-19,简称新冠)已经波及到了全球各个国家,导致大量的感染病例、重症及死亡。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漫长两年中,病毒的突变从未停止,目前世界上主要的流行株已从2019年末发现的原始株,转变为了2021年末发现的奥密克戎株(Omicron);同时至少有5000余项新冠相关的临床试验在全球各地开展,不断有新药研发上市。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疫情形势,及时获取、推广最新的临床药物试验证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2022年4月24日
其他

【文宏医生有话说】|严守新一轮疫情规模性反弹底线,探索更智慧的动态清零模式

严守新一轮疫情规模性反弹底线,探索更智慧的动态清零模式北京冬奥运精彩闭幕、残奥如期举办,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正常召开。中国虽出现多地输入病例与本土病例的增加,但抗疫形势总体平稳。近期由于输入性病例显著增加,今年的前2个月,上海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243例,约占全国同期总数的38%,约占本市去年境外输入确诊病例总数的80%,同时近日出现一些本土病例的反弹,临床救治工作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多数时间就在考虑救治工作如何保持免于发生医疗挤兑的分析研究,也与全国各地的专家做了当前防控模式如果出现调整可能需要采取的各种措施以及可能出现的临床救治挑战。现将有些想法提出来,供大家参考。一、近期非常确定的防疫工作目标在今年两会期间,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底线”。这也充分体现了我国近期防疫的总体工作目标。输入病例或者本土病例可能一直会有,但是我们的目标是始终将流行控制到极低水平,不引起规模性的反弹,不引起医疗资源的挤兑,这样我们就有条件通过精准防控来尽量保证民众正常的生活。这点应该是非常明确的总方针,无论我们采取的是清零政策、动态清零政策、精准动态清零政策、逐步动态开放的政策,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将是我们的防疫底线。二、沪港经验透露防控核心技术环节近期主要是和临床救治团队的专家们一起总结经验,在高输入病例,甚至在输入病例与本土病例叠加的情况下如何做好救治工作,防止出现医疗资源不充分影响救治成功率的被动局面发生。今天团队完成了上海近6个月的2266例病例的分析,发现在所有病例中疫苗接种的比例已经达到94%左右,在疫苗高接种率的背景下,如果医疗资源得到了充分的保障,所有病例均未发展至危重症,无一例死亡。重要的是再次明确了疫苗接种与重症病例发生率的强相关性。两针疫苗接种后,仍有一定比例会发生至需要吸氧的重症状态,但是在加强第三针免疫接种后的病例中,重症发生率降低至0.1%,更无一例发展至危重症。同时,我们也一直非常关心香港同胞的抗疫工作。香港防疫团队与内地支援团队密切合作,充分应用了各种有效的抗疫核心技术:疫苗接种,分级诊疗,扩大检测。在香港第五波疫情发生以来,已有
2022年3月7日
其他

【文宏医生有话说】|新冠疫情进入极高风险期,中国要保持耐心和定力

这场疫情以来,目前的现象是充分接种过疫苗的年轻人绝大多数可以安然度过,而住院患者中大多是未接种疫苗者,同时年老、体弱、与免疫低下的高危人群则是重症新冠的主要对象。
2022年1月13日
其他

新冠动态丨香港大学团队研究表明新冠疫苗接种者的血清对新冠病毒Omicron变异株的中和活性明显下降

多个氨基酸突变。由于存在大量突变,很可能逃避当前新冠疫苗诱导的抗体中和作用。近期,香港研究团队于2021年12月16日在国际著名期刊Clinical
2021年12月21日
其他

新冠动态丨NEJM解惑:体内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传染性会持续多久?

自从去年4月份起全国的疫情进入常态化管理后,全国各地对于境外和高风险地区的人员的隔离措施有过多次的变动。对于老百姓来说,可能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如果体内有新冠病毒,病毒的传染性会持续多久呢?
2021年2月2日
其他

我们要为全球性的“新常态”风险做好准备

全球性“新常态”何为新常态?“新常态”当然是针对“旧常态”而言。旧常态乃是疫情来临前的世界。按照美国抗疫专家福奇的说法是“疫苗来临之后,我们很难回到疫情来临前的那个世界了”。那如果非要回去呢?就是疫情没有得到完全控制,我们也要回到过去的好时光呢?那自然就是“新常态”了。在国外,“新常态”就是伴随着每日有新增病例,但我照样开工、复学、复市。对我国而言,就是全面恢复经济、学校、开放公共场所,但又不得不面对输入性疫情的风险以及相应的极大的防控压力。哪些国家强行展开“新常态”了?全球疫情目前未被完全控制,欧洲刚刚看到新增病例降低的曙光,美国新增病例尚在高位徘徊,欧亚大陆的俄罗斯、南亚印度、南美巴西以及非洲各国,疫情的峰值还迟迟未见,仍处于持续爬高期。东亚风景独好,但气氛却更为紧张。东亚各国如中国、韩国等国家继续严防死守。欧洲普遍接受“带病上岗”,我们也看到包括意大利、美国部分州县在每天仍有上百甚至上千病例的前提下,积极开始复工。开启复工的意大利,图片来源微博(见水印)为何之前疫情控制好的国家气氛紧张,如新加坡在出现劳工营疫情暴发后随即关闭学校,而欧洲在疫情尚未完全被管控之际却开始复学?究竟什么是常态化疫情?常态化疫情下,为何大家的解读和举措会如此截然不同?疫情未被完全管控前开放社会又是否会存在一些风险呢?欧美带病重启面临的风险和管控策略分析那么,欧美一些国家,在每天仍有上百甚至上千新发病例的情况下,一旦复工复产,又会有什么风险呢?图片来源:华山感染对于已经确诊病例破百万且每天新增病例都仍有2万+的美国,一些州,如德州、佐治亚州等却已宣布部分复工计划。意大利在昨日仍有1000+新增病例的情况下,也于5月4日开始了部分的复工,正式进入了与病毒共存的抗疫第二阶段。其背后的原因涵盖了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卫生医疗体系等众多因素。复工举措下,随之带来的第一个风险,就是可能的疫情二次暴发和对于民众健康的威胁,紧随其后的就是医疗系统可能再次面临的巨大压力。美国多州要求复工复产,图片来源:公众号
2020年5月6日
其他

如何解读无症状感染者?我们需要如何应对?

无症状感染者近日,国内陆续报道了一些无症状感染者,关于无症状感染者的消息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3.30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中也提到,需突出做好无症状感染者防控。那作为普通民众,我们该如何解读无症状感染者,又需要如何应对呢?01为什么本地确诊病例大幅度下降时,不会有大量无症状感染者?新冠病毒的无症状感染者,就是指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如发热、咳嗽、肺炎等),但是咽拭子病毒核酸阳性的人。在我们熟知的传染性疾病中,其实有很多都有无症状感染期,比如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等。上述疾病在无症状感染阶段都有一定的传染性,而目前的研究提示,感染新冠病毒的无症状感染者也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我们首先要明白,所有上述这些传染性疾病都有一个特点:无症状感染患者和有症状的患者共同存在。这个特点在新冠病毒感染中也有所体现。一个健康人感染冠状病毒后,他最终会有“出现症状”和“始终无症状”两种状态。这两个状态的确切比例目前我们无法明确,但如果以目前部分研究为例,感染新冠病毒的人群中,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大约为18-31%左右(1-3)。不过有些患者仅出现很轻微的症状,在隔离观察期间也不一定会被发现,也常常被认为是无症状。这个数据说明了什么呢?假设10个人接触了病毒,可能最终会有6-8个人发病,2-4个人始终不发病或者症状非常轻微,这些人就是所谓的无症状感染者。从下张图中,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健康人感染病毒后的状态。假设有一群人感染,里面注定会有部分人发病,还有一些人可能会呈现无症状感染。根据目前的数据,这两部分人应该是同时存在的。图片来源:华山感染也就是说无症状感染者一定是同时伴随着更多的有症状者而存在,无症状感染者不会孤立的存在。这也就是为什么钟南山院士提到“中国近期新冠肺炎新确诊病例数不仅没有上升,反而在不断下降,这可以说明,中国还没有大量的无症状感染者”。02我们该如何解读无症状感染者对中国国民的风险?目前国内无症状感染者造成大面积社区传播的风险仍然较低理解了第一个问题,我们就能理解,如果一个地区确诊病例很少,相对的,无症状感染者的例数肯定也很少。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对于该地区所有确诊病例的密接者进行充分的检测和及时的隔离,就算有少部分无症状感染者,也能通过及时的筛查检测找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国内无症状感染者造成的传播风险是较低的。目前国外输入至我国的无症状感染者,若不加以严格筛查追踪,造成社区传播的风险则较大若是在国外疫情暴发的地区,随着新发病例暴发性增加,无症状感染者的例数也会增加。若这些无症状感染者输入至我国境内,直接进入社区,追溯这些无症状感染者的难度就会加大。因此,部分无症状感染者可能会因为没有被筛查出来而成为新的传染源。在这种情况下,国外输入性无症状感染者造成的传播风险是较高的。图片来源:华山感染03目前工作重点:国外暴发地区无症状输入者的防控因此,目前在国内,新发病例数已经降到很低的程度,无症状感染者例数肯定不会很多,而只要国内加强对所有确诊患者密接者的隔离、检测,做好溯源。社区传播风险就会降低。而从目前的国际输入性病例中来看,我们已经发现一部分无症状感染者,其中部分无症状感染者可能经过潜伏期后最终会发病,而部分可能最终症状很轻或者是无症状。目前上海对于入境后所有人群均实施了两周集中隔离,同时进行了核酸筛查,这种防控措施高于新加坡等国外防控较好的地区,应能起到有效防止输入性病例导致我国国内暴发的风险。图片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左)和中国日报网(右)在未来,国内继续加强可能的散发病例的追踪,而对国外输入性病例做到严格的隔离、筛查。无症状感染者对我们大众的影响就会降到最低。从防控角度来讲,我们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面。04国民又要如何应对呢?在眼下防境外输入的第二场战役中,海关、边检、机场、医疗、社区等工作者们,还有许多的志愿者们,用自己的汗水辛劳,已经为我们铸成了一道强有力的国门守卫线。在目前国内密切追踪+国外入境严格筛查防疫体系下,无症状感染者对我们国内居民的风险是较低的,因此民众大可不必过度的紧张。咱们还是和之前一样,勤洗手,人群密集处或一些特定场合佩戴口罩,如果密切接触过感染者及时联系当地医疗机构,做到以上几点,也就足够了。春天已经来了,何不敞开怀抱去迎接呢?参考文献(1)
2020年3月31日
其他

科普丨《张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 数字版(2.0版)免费上线

____2月2日,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策划、张文宏教授主编的《张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数字版(1.0版)线上发布,反响热烈。一周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关于印发不同人群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口罩选择与使用技术指引的通知》《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的通知》。本版根据上述卫健委最新发布的通知,针对近期的疫情变化,如出现了健身房内传染、社区买菜后发病等情况,新增了
2020年2月11日
其他

张文宏:WHO新型冠状病毒的传言和事实

手不要触摸口罩面,通过两端线绳佩戴和摘取。·
2020年2月9日
其他

应对新冠危机,你必须知道的历史上其他五次PHEIC 之 2014脊髓灰质炎疫情

前言2020年1月31日,WHO宣布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紧急事件(简称:PHEIC)。PHEIC是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正式声明,指的是“通过疾病的国际传播构成对其他国家的公共卫生风险,以及可能需要采取协调一致的国际应对措施的不同寻常事件”;该事件状态在“情况严重、突然、不寻常或意外”、“公共卫生影响超出了受影响国家的边界”、“可能需要立即采取国际行动”时启用。根据2005年制订的《国际卫生条例》,各国负有对“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紧急事件”作出迅速反应的法律义务。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紧急事件是由在2005年《国际卫生条例》下运作并由国际专家所组成的突发事件委员会宣布,该委员会是在2002年至2003年SARS疫情暴发后所成立的。
2020年2月2日
其他

WHO:大众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New科普时间近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举世瞩目。世界卫生组织于2020年1月12日发布了针对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造成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处置指南。昨日本公众号发布该指南中文首译版《最新指南!WHO
2020年1月18日
其他

最新指南!WHO 2019新型冠状病毒指南(中文首译版)新鲜出炉!

引言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发现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经相关病毒分型检测,2020年1月7日,实验室检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1月10日完成了病原核酸检测,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造成武汉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同时,世界卫生组织于同日发布了针对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造成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处置指南。作为WHO发布的2019年版MERS冠状病毒感染造成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临床处置指南的姊妹篇,本指南是针对2019新型冠状病毒指南的第一版。本指南意在临床医生处理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造成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ARI)的成人或儿童患者时提供建议,本指南并非替代临床判断或专家意见,而是为强化临床处理提供最新的指导。提供的最佳医疗实践措施中包括感染预防与控制(IPC)及对重症病患的最佳的支持都是基本的应对策略。要点如下:1.
2020年1月17日
其他

【第四十七讲】甲肝:上海 1988

华山大众传染病学50讲-第四十七讲“追寻生命本质,探索前进之路”,欢迎来到“华山大众传染病学50讲”,让我们每周学习一个传染病案例,通过一年的时间轻松掌握常见的传染病知识。近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报告称,截至2019年12月2日,与黑莓有关的甲型肝炎疫情已导致6个州的16人患病。这起多州暴发的甲型肝炎疫情,这可能与来自Fresh
2019年12月7日
其他

【第四十六讲】艾滋病在非洲的故事

华山大众传染病学50讲-第四十六讲“追寻生命本质,探索前进之路”,欢迎来到“华山大众传染病学50讲”,让我们每周学习一个传染病案例,通过一年的时间轻松掌握常见的传染病知识。每年的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世界艾滋病日最早由1987年8月由瑞士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全球艾滋病规划全球方案的两名新闻官员詹姆斯·W·布恩和托马斯·内特构想而成。布恩和内特将他们的想法带给了全球艾滋病计划(现称为UNAIDS)的负责人Jonathan
2019年12月1日
其他

【第四十五讲】斑疹伤寒:虱子、战争和集中营

华山大众传染病学50讲-第四十五讲“追寻生命本质,探索前进之路”,欢迎来到“华山大众传染病学50讲”,让我们每周学习一个传染病案例,通过一年的时间轻松掌握常见的传染病知识。流行性斑疹伤寒对多数人来说是一种非常遥远而陌生的疾病,然而它在人类历史上却刻下了一道又一道深深的伤痕。它究竟是何方神圣,如今为何又消失不见了呢?我们还是从一个暴发案例说起。暴发案例
2019年11月24日
其他

【第四十四讲】鼠疫:一个过气明星的前世今生

华山大众传染病学50讲-第四十四讲“追寻生命本质,探索前进之路”,欢迎来到“华山大众传染病学50讲”,让我们每周学习一个传染病案例,通过一年的时间轻松掌握常见的传染病知识。北京朝阳医院的两例肺鼠疫患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今天我们就通过50讲的一讲来和大家细说一下鼠疫的前世今生。我们从近30年来世界上鼠疫暴发最频繁的地区——印度洋岛国马达加斯加开始说起。暴发案例1995年
2019年11月17日
其他

【第四十三讲】埃博拉的故事

华山大众传染病学50讲-第四十三讲“追寻生命本质,探索前进之路”,欢迎来到“华山大众传染病学50讲”,让我们每周学习一个传染病案例,通过一年的时间轻松掌握常见的传染病知识。致命的丝状病毒“丝状病毒”这个名称多数非传染病或病毒专业的人员可能并不熟悉,但一旦提到“埃博拉病毒”,这个丝状病毒科下的“头号明星”,几乎是无人不知。从丝状病毒首先被人类发现到现在已经超过了半个世纪时间,但埃博拉近十年来在非洲却又愈演愈烈的趋势。那么今天我们就从20年前的一个案例开始看起。2000年10月8日,乌干达卫生部报告暴发了一次异常的高热病,并伴有出血性并发症和高死亡率。症状包括腹泻,厌食,头痛,恶心和呕吐,腹痛,偶有胸痛。20%的患者发生出血,主要累及胃肠道。在暴发的最初监视期间,确认了62例病例(36例[58%]死亡)。据报道孕妇自然流产。死亡的患者通常表现为休克快速发展,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意识丧失。该病的潜伏期少于21天。实验室测试包括病毒抗原检测,ELISA抗体测定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病原体被鉴定为埃博拉病毒,这是一种带有反义单链核糖核酸(RNA)和包膜螺旋衣壳的病毒。为了防止病原体传播,针对可疑疾病病例建立了隔离病房。但是,在隔离病房建立后,古鲁的22名医护人员中有14名(64%)被感染。在姆巴拉拉和马辛迪地区暴发了两次遥远的暴发,是由于将暴露于该疾病的个人迁往这些地区。流行病学调查确定了三种最重要的传播途径:参加死于疾病的死者的葬礼,在死者与死者进行礼节性接触的情况下;
2019年11月12日
其他

【第四十二讲】气性坏疽:创伤后的雪上加霜

华山大众传染病学50讲-第四十二讲“追寻生命本质,探索前进之路”,欢迎来到“华山大众传染病学50讲”,让我们每周学习一个传染病案例,通过一年的时间轻松掌握常见的传染病知识。气性坏疽由于其高致死性和致残率,是一种令人谈之色变的疾病,在战争时期,火器伤往往伴随高发生率。但是到了和平时期,通常非常少见,但是也会因为自然灾害而出现暴发,让我们来看下面的案例。暴发案例1998年海啸艾塔佩是受灾最严重的城市巴布亚新几内亚,1998年海啸袭击了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沿海城市艾塔佩。为了应对这场灾难,联合国灾害评估与协调小组对受灾地区进行了航空调查。从空中看的景象是几乎全部的破坏之一,树木,植被和建筑物大部分被摧毁。巨浪袭击十二天后,在偏远的内陆地区建立了七个疏散中心。大多数人没有道路通行,救援物资和人员必须由直升机收拾。疏散中心约有9000人需要日常食物,水和庇护所。28人失踪,超过2,100人死亡。海啸后一片狼藉的巴布亚新几内亚在紧急阶段,重伤和重病患者是救治的重中之重。在瓦尼莫的澳大利亚-新西兰陆军野战医院开业,使得手术可以在当地进行。瓦尼莫的澳大利亚军用医院在救灾工作中进展顺利。直到一个晚上,当13名气坏疽患者到达时,情况变得不那么乐观。患者均是之前有深部伤口创伤的患者。病原体迅速引起大规模威胁生命的感染。结果,已经精疲力尽的医生和护士又面临着长达12小时的紧急手术,以挽救生命和四肢。带来的其中一名是来自马洛尔村的8岁男孩。他的左腿太糟糕以至无法挽救,不得不被截肢至膝盖以下。澳大利亚医疗队负责人保罗·泰勒少校说,该病原已被鉴定为一种厌氧的土壤传播细菌,会产生气体和严重破坏组织的毒素。当在下肢深处发现大量感染时,几乎没有办法成功清除感染。让我们来思考以下问题哪种病原体导致气性坏疽?为什么病原体会影响那些遭受外伤的人?感染如何导致大量组织损伤?如何治疗那些受病原体感染的人?又该如何停止暴发?气性坏疽是一种危及生命的肌肉感染,又被称为梭状芽胞杆菌性肌坏死,可从创伤部位连续性发展,或可从胃肠道通过血行播散传播到肌肉。早期发现和积极治疗至关重要。产气荚膜梭菌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细菌病原体,可以形成内生孢子,孢子对干燥,温度变化,氧气,抗生素,消毒剂和热具有抵抗力。病原体是专性厌氧生物,不能耐受氧气。当将来自土壤或粪便的内生孢子引入合适的厌氧环境(例如穿刺伤口)时,它会萌发并产生繁殖性营养细胞。营养细胞利用发酵代谢并产生二氧化碳作为副产物。电镜下的产气荚膜梭菌梭菌感染的另类之处梭菌属细菌能够产生芽胞,因此能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它们常见于土壤和海洋沉积物,也常见于人类和动物的胃肠道内。产气荚膜梭菌所致软组织感染的类型包括:伤口污染、厌氧菌所致蜂窝织炎、肌肉坏死(气性坏疽)和坏死性筋膜炎。其中只有气性坏疽可进行性侵犯并破坏健康肌肉组织。典型的大杆菌,革兰染色阳性产气荚膜梭菌的名字变迁气性坏疽和梭菌性肌坏死是可互换的术语,用于描述产毒梭菌对肌肉组织的感染。1861年,路易斯·巴斯德(Louis
2019年10月22日
其他

【第四十一讲】莱姆病:困扰美东30年

华山大众传染病学50讲-第四十一讲“追寻生命本质,探索前进之路”,欢迎来到“华山大众传染病学50讲”,让我们每周学习一个传染病案例,通过一年的时间轻松掌握常见的传染病知识。让我们先来看一则旧闻:加拿大女歌手艾薇儿拉维尼曾经一度爆红全球,成为万众瞩目的摇滚小天后,但却在2013年之后毫无预兆的就消失了,一直到2015年才出面回应关于自己消失的原因,原来是生病了,罹患了一种叫莱姆病的罕见疾病。2015年艾薇儿接受采访,承认罹患莱姆病影响其演艺生涯在上述新闻中提到的莱姆病,在中国或许是属于罕见疾病,但在美国和加拿大,特别是美国东北部地区,莱姆病几乎是属于家喻户晓的常见病。莱姆病于1972年在康涅狄格州的莱姆首次报道,此后已传播到美国大部分地区。那些受到莱姆病影响的人通常有直径为5厘米的靶心形状的皮疹。对于没有皮疹的人,莱姆病是往往是通过晚期时骨骼肌,神经系统或心血管疾病的表现并经实验室确认感染才被诊断出来的,比如艾薇儿据传在发病时就已经是出现了某些慢性症状,而不是急性期症状。从1990年到1996年,报告的莱姆病病例分别为7,943、9,470、9,908、8,257、13,043、11,700和16,455。1999年,报告了16273例莱姆病病例(总发病率,每10万人中有6.0例),比1998年报告的16801例减少了3%,比1997年报告的12801例增加了21%。大多数病例报告在东北部,中部。-大西洋和北部中部各州。有9个州报告的莱姆病发病率高于全国水平(即,康涅狄格州为98.0;罗德岛州为55.1;纽约,24.2;宾夕法尼亚州,23.2;特拉华州,22.2;新泽西,21.1;马里兰,17.4;马萨诸塞州,12.7;和威斯康星州,9.3)。这些州占全国报告病例的92.0%。在马萨诸塞州的楠塔基特县,全县最高的发病率(950.7)。莱姆病的病例在各个年龄段之间以及在男性和女性之间相对平均地分布。在报告发病月份的12479例患者中(76.7%),其中6月份(28.5%)和7月(28.9%)发病的7
2019年10月14日
其他

【第四十讲】脑膜炎奈瑟菌:朝觐引起的流行

华山大众传染病学50讲-第四十讲“追寻生命本质,探索前进之路”,欢迎来到“华山大众传染病学50讲”,让我们每周学习一个传染病案例,通过一年的时间轻松掌握常见的传染病知识。在历史上,宗教活动和传染病的传播流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向前追溯可以提到十字军东征时,返回家乡的士兵把鼠疫从中东地区带回了欧洲,导致欧洲人口几乎减少了一半。而今天要介绍的这个病原体,通过宗教活动,迅速传遍了世界,并且造成了著名的“非洲脑膜炎地带”。我们还是从案例开始看起。暴发案例美国,2000年据报道,2000年有1.1万名朝圣者从美国前往沙特阿拉伯朝觐(麦加朝圣),该朝圣之旅于2000年3月17日结束。2000年4月9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得到了一些欧洲国家的国家公共卫生机构的通知。麦加朝圣者返回的朝圣者及其密切接触中出现了脑膜炎病例(沙特阿拉伯据报道有199例)。朝觐是一年一度的伊斯兰朝圣之旅,朝圣地沙特阿拉伯麦加,是穆斯林最神圣的城市,也是对穆斯林的强制性宗教义务,必须由在身体和经济上有能力承担一切义务的所有成年穆斯林一生至少执行一次旅途。截至2000年4月20日,纽约市卫生部已报告3例脑膜炎病例。其中一个脑膜炎病例中明显出现皮疹。一名患者是返回的朝圣者,他已经接种了脑膜炎球菌四价多糖疫苗,该疫苗通常对脑膜炎奈瑟菌的血清群A具有免疫力。第二例是回国朝圣者的家庭接触者,该朝圣者没有出现这种疾病的症状。第三位患者没有参加朝圣,也没有去麦加旅行的家庭成员或其他近亲。但是,在疾病发作前5天,患者可能已经与返回的朝圣者或其家人发生过接触。这三名患者没有确定的共同朋友或组织。对这三名患者进行了采样并进行实验室测试以鉴定病原体——脑膜炎奈瑟菌。沙特阿拉伯自从1987年受到血清群A与朝觐有关的脑膜炎球菌疾病的暴发后,开始要求所有朝圣者使用脑膜炎球菌疫苗免疫。但是,疫苗的配方因国家/地区而异。大多数美国朝圣者都可能接种了覆盖血清A,C,Y和W-135的四价多糖疫苗,因为它是美国唯一部署的脑膜炎球菌疫苗。脑膜炎球菌血清群A和C的多糖疫苗的临床效率为85%至100%。尽管尚未证明有临床保护作用,但用W-135多糖疫苗接种可诱导机体产生具有杀菌作用的抗体。另外,多糖疫苗不能防止或消除病原体在鼻咽中的携带状态和因此造成的传播。让我们一起来思考以下问题您预计病原体是哪种血清型(根据疫苗有效性的信息)?描述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的体征和症状。如果不治疗,疾病的最终结果是什么?您如何治疗上述的三个病例?您将采取什么措施来预防纽约脑膜炎的暴发?在下一次朝觐期间,您对前往沙特阿拉伯的旅行者有何建议?危害世界的脑膜炎球菌脑膜炎奈瑟菌(又称脑膜炎球菌)感染对受到感染的人来说,可以是一个可怕的经历。脑膜炎球菌脑膜炎(又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容易感染既往健康的年轻人。该病进展非常迅速,可以在数小时内致死。其临床表现包括重度休克、皮下出血、牙龈出血、四肢血管的血栓形成、谵妄以及导致在24小时内死亡的昏迷。脑膜炎球菌引起的皮肤瘀斑如果感染未得到适当治疗,则死亡率非常高;即便是成功治疗的病例,长期后遗症也可以很严重。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脑膜炎球菌病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几乎没有变化,主要是因为不能有效治疗常由该菌内毒素诱导的循环衰竭。脑膜炎奈瑟菌可造成地方性和流行性感染。在整个人群普遍易感时,可以在短时间内造成暴发。虽然这些最严重的疫情最近主要发生在欠发达的地区,但在生活水平很高的欧洲和北美地区也有疫情发生。由于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病例的减少,脑膜炎奈瑟菌现已成为美国脑膜炎的第二大病因。脑膜炎球菌感染的大多数病例是儿童和青少年。脑膜炎奈瑟菌的历史发现病因在整个历史中,脑膜炎的症状在古代文献中都有描述,甚至希波克拉底在他的作品中都描述了脑部炎症。第一次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的暴发是在1805年的日内瓦,在非洲第一次是在1840年暴发的。当时流行的“瘴气理论”将这种疾病的传播归因于“空气不良”,人们认为这不是传染性的。John
2019年10月6日
其他

【第三十九讲】李斯特菌:吃出来的脑膜炎

华山大众传染病学50讲-第三十九讲“追寻生命本质,探索前进之路”,欢迎来到“华山大众传染病学50讲”,让我们每周学习一个传染病案例,通过一年的时间轻松掌握常见的传染病知识。李斯特的名字大家或许第一反应是作曲家、钢琴家——弗朗茨·李斯特,那李斯特菌又和钢琴家李斯特有什么关系呢?李斯特菌的名字又从何而来呢?我们还是从一个暴发案例开始说起。李斯特菌感染的多州暴发导致八个州的46例确诊病例和7例死亡。感染与食用切成薄片的火鸡熟肉有关。报告的病例来自宾夕法尼亚州(14例),纽约(纽约市11例,其他地区7例),新泽西州(5),特拉华州(4),马里兰州(2),康涅狄格州(1),马萨诸塞州(1)
2019年9月29日
其他

【第三十八讲】肺炎链球菌:全方位的博弈

华山大众传染病学50讲-第三十八讲“追寻生命本质,探索前进之路”,欢迎来到“华山大众传染病学50讲”,让我们每周学习一个传染病案例,通过一年的时间轻松掌握常见的传染病知识。有一种病原体,一直以来对从婴儿到老年人都造成严重的危害,曾经以为抗生素的应用可以改变其对人类的危害,然而耐药问题随之而来,疫苗的推广从另一个角度再次使人类占据了这场博弈的主动权,病原体还会如何反击呢?我们还是从一个暴发案例开始看起。暴发案例2000年12月18日,美国东南部佐治亚州西南部的公共卫生部门与佐治亚州公共卫生部联系,询问一名因中耳炎住院11个月的儿童。在住院前8天,曾经从患儿的中耳获得的引流培养物显示出以链状排列的革兰阳性球菌。该细菌对青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和四环素具有抗性。孩子上了当地的幼托中心。链状排列的革兰阳性球菌幼托中心位于佐治亚州西南部的一个偏远县(1999年人口仅为6,318),为大约54名儿童(年龄范围,9个月至10岁)提供服务。该幼托中心根据年龄(18个月和18个月)将孩子分成两组,两组有不同的房间。当地卫生部门采集了多名儿童的鼻咽拭子并送至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进行鉴定和抗菌药敏试验。鼻咽拭子采集的是鼻腔中的定植细菌与住院儿童同住一间房间的12名儿童中,选取5名采样鼻咽拭子,从另一个房间的42名儿童中的17名也采集了鼻咽拭子。病原体在厌氧条件下在血琼脂上生长。挑选α-溶血性菌落进行涂片和革兰染色。从90%的鼻咽拭子培养物中分离出细菌;其中,79%对青霉素不敏感(对一种以上抗生素或一类抗生素具有中等或高水平的耐药性)。α-溶血性菌落在调查进行前的2个月内,幼托中心有82%的儿童曾经使用过抗生素治疗。让我们一起来思考以下问题什么病原体最有可能影响幼托中心的孩子?这种病原体会引起什么其他疾病?您如何治疗感染多重耐药病原体的人?为什么日托中的儿童及其母亲特别容易受到耐药病原体的感染?您将如何阻止这次暴发并降低未来类似暴发的风险?急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是临床医生接诊的患病儿童中最常见的诊断,儿科抗生素处方很大比例是用于治疗该病,并且该病导致相当大的医疗费用支出。急性中耳炎可发生于所有年龄段,但在6-24月龄群体中最常见。耳部疼痛是儿童最常见的主诉。患有急性中耳炎的儿童(特别是婴儿)还可能表现出非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包括发热、易激惹、头痛、情感淡漠、睡眠障碍或不安、喂养困难/厌食、呕吐和腹泻。急性中耳炎幼年发病可能是多种因素所致,包括不成熟的解剖、生理、遗传易感性,以及免疫系统不健全。中耳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狭小空间,由于中耳和毗邻的乳突邻近颅中窝、颅后窝及相关结构,中耳炎可引发危及生命的并发症耳镜观察到的典型急性中耳炎表现:中耳积液及中耳腔内衬黏膜炎症日间托儿所与中耳炎细菌性和病毒性病原体的传播在日间托儿所中很常见。多项观察性研究表明,相比于在家接受照顾的儿童,上日托所(特别是有4名或更多其他儿童的日托机构)的儿童有更高的急性中耳炎发病率。细菌性中耳炎可从大部分急性中耳炎儿童的中耳抽吸物中分离出细菌性和/或病毒性呼吸道病原体。从中耳液中分离出的细菌菌株主要有以下3种: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镜下表现为革兰阳性,成对出现的球菌肺炎链球菌与中耳炎在重度、持续性或难治性急性中耳炎幼儿中,从中耳积液中分离出的细菌菌株有大约50%是肺炎链球菌。肺炎链球菌通常与中耳炎首次发作或早期发作有关,并且患儿临床病情更严重,表现为高热、更为剧烈的耳痛,以及可能出现菌血症和乳突炎等并发症。相比于其他病原体所致中耳炎,肺炎球菌性中耳炎也具有更严重的炎症反应,外周血和中耳液中白细胞计数均升高。肺炎链球菌的危害尽管有大量针对肺炎链球菌的研究,且已有覆盖23种不同血清型的疫苗,但肺炎链球菌仍然是目前儿童和较年长成人中的主要侵袭性病原体,且是中耳炎、肺炎、菌血症和脑膜炎的主要病因。较年长成人菌血症的病死率约40%,脑膜炎儿童的病死率接近35%。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多重抗生素耐药的肺炎球菌,这是目前面临的另一个重大挑战。肺炎链球菌培养阳性率为什么不高肺炎链球菌是一种革兰阳性、甲型溶血性细菌,其是苛养菌,在5%的二氧化碳环境中生长最好,在琼脂平板上生长需要加入过氧化氢酶来源物质(如,血液)才能促进其生长。同为肺炎链球菌,毒力大不同肺炎链球菌的突出特征是不同菌株间存在巨大差异。临床分离菌株的DNA组成差异可达20%,但仍可归为肺炎球菌。此差异位于改变菌株毒力的染色体区域。肺炎链球菌的耐药问题从进入抗生素时代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肺炎链球菌对所有具有抗菌活性的抗生素一致敏感,四环素可能除外。因此,在1977年和1978年南非的德班和约翰内斯堡暴发了耐抗生素肺炎球菌感染后,医学界才如梦初醒。这些暴发源自感染病医院,其对严重病毒感染儿童进行常规“预防性”抗生素治疗。虽然最初将这些细菌称为耐青霉素肺炎球菌(PRP),但其似乎已经获得了可编码对青霉素和其他常用抗生素耐药性的遗传物质。在随后几十年,肺炎球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已经从一种危险且罕见的医学情况演变为世界范围的健康问题。对于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酰胺类、四环素类、复方磺胺甲噁唑和氟喹诺酮类,肺炎球菌的耐药性已严重至具有临床意义的程度。感染耐抗生素的肺炎球菌菌株的危险因素耐抗生素的肺炎球菌菌株感染具有明显的危险因素包括:之前使用过抗生素之前曾进入日托所(对于儿童)或公共机构(对于成人),包括疗养院、长期护理机构或流浪者收容所近期呼吸道感染肺炎链球菌的荚膜多糖肺炎链球菌表面的荚膜多糖引起类型特异的保护性免疫应答,并作为这些微生物血清学分型的基础;目前已确定的肺炎球菌血清型超过90种,血清型6、14、18、19和23最普遍,60%-80%的肺炎球菌感染是由这些血清型所致,具体病例取决于全世界地区的不同。荚膜多糖是肺炎球菌主要的抗吞噬表面组分,也是主要的保护性抗原。肺炎链球菌表面有厚厚的荚膜肺炎链球菌的血清型肺炎链球菌的表面荚膜多糖可引发型特异性保护性免疫反应,这是此类微生物血清学分型的基础。现已发现了90余种不同的肺炎球菌血清型。血清型4、6B、9V、14、18C、19F和23F在儿童中最为普遍,占感染的60%-80%,具体视全球所在地区而定。肺炎链球菌多糖疫苗目前尚无一种多糖疫苗或多糖结合疫苗可囊括所有90余种血清型。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分别研制出了针对14种和23种最普遍的致侵入性感染血清型的PPSV(分别为PPSV14和PPSV23)。肺炎球菌多糖疫苗(PPSV23)含有23种纯化的荚膜多糖抗原。在引发侵袭性疾病的血清型中,它们占85%-90%。多糖疫苗对2岁以下儿童的免疫原性较差,但该年龄组患侵入性感染的几率最高。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为增加疫苗对2岁以内儿童的效果,科学家们将免疫原性非肺炎球菌蛋白(载体蛋白)结合至疫苗中的多种肺炎球菌多糖,这种共价结合会形成T细胞依赖性抗原,从而刺激儿童(包括2岁以下儿童)和成人产生良好的血清抗体应答、黏膜免疫和免疫记忆。载体蛋白包括CRM197(一种白喉毒素的无毒突变体)和OMP(脑膜炎奈瑟氏菌的外膜蛋白复合物)。现已研发了包括7、9、10、11、13和15种血清型的PCV。根据疫苗所含血清型、地理区域以及受种者的年龄、健康状况和族群,7价、10价、11价和13价疫苗的潜在效力也有不同。7价和13价疫苗美国于2000年批准使用PCV7,2010年美国婴儿和儿童常规免疫接种已采用PCV13代替了PCV7。现已批准PCV13用于预防6周龄-17岁儿童因13种疫苗血清型引起的IPD,用于预防6周龄-5岁儿童因PCV7所含7种血清型引起的中耳炎,以及用于预防18岁或以上成人因13种疫苗血清型引起的肺炎和侵袭性疾病。用于预防适龄儿童相应血清型引起的中耳炎美国婴儿普遍接种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的影响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CV)对相应血清型肺炎球菌所致侵袭性肺炎球菌病(IPD)的预防效力约为80%。美国将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CV)纳入儿童常规免疫程序后,侵袭性链球菌病(IPD)的发病率已经大幅下降。无感染灶的肺炎球菌菌血症减少最为显著。由于PCV能够刺激产生黏膜抗体,其可极大地抑制疫苗血清型所致肺炎链球菌鼻腔携带。因此不出所料,普遍接种PCV7已减少肺炎球菌从小儿(携带肺炎球菌的常见储存宿主)传播给未接种的较大龄儿童及成人,这种效应称为间接(或“群体”)免疫效应。结合疫苗推广前后侵袭性肺炎球菌疾病发生率的变化,按血清型分组的5岁以下(A)儿童和(B)65岁以上成人婴儿普遍接种与青霉素不敏感性和多种抗生素不敏感性IPD的发生率下降相关。儿童抗生素非敏感性肺炎球菌病的发生率成人是否需要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除婴幼儿外,较年长成人(≥65岁),以及自身病况影响荚膜多糖抗体生成能力的个体,肺炎链球菌感染,包括肺炎和侵袭性疾病(例如菌血症和脑膜炎),是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慢性肺疾病患者的肺炎球菌性肺炎风险较高,存在心力衰竭等病况的患者发生肺炎时不良结局可能性较大。无脾状态会大幅增加凶险性肺炎球菌性脓毒症的风险,脑脊液漏或人工耳蜗会大幅增加肺炎球菌性脑膜炎的风险。因此对于所有≥65岁的成人,以及对于≥19岁且肺炎球菌病风险较高的成人推荐接种肺炎球菌疫苗。肺炎链球菌在医学史上的重要地位1881年,该生物体首先被美国陆军医生George
2019年9月21日
其他

【第三十七讲】布鲁菌:危险的“球杆菌”

华山大众传染病学50讲-第三十七讲“追寻生命本质,探索前进之路”,欢迎来到“华山大众传染病学50讲”,让我们每周学习一个传染病案例,通过一年的时间轻松掌握常见的传染病知识。有这么一种细菌,起初被当成了球菌,后来又被归为杆菌,既能感染人,又能感染动物,不但十分容易感染实验室人员,还曾被当作生物武器进行开发研究,目前在全球的流行率依旧居高不下。是何等本领让其如此神通广大呢?让我们还是从一个案例开始看起。暴发案例1999年
2019年9月14日
其他

【第三十六讲】癣:难以根治的顽疾

华山大众传染病学50讲-第三十六讲“追寻生命本质,探索前进之路”,欢迎来到“华山大众传染病学50讲”,让我们每周学习一个传染病案例,通过一年的时间轻松掌握常见的传染病知识。相对于深部真菌感染,皮肤的真菌感染危害性要小得多,也往往容易被忽视,但皮肤的真菌感染却要常见得多,并且在特殊环境中容易造成暴发案例。让我们从这个案例开始看起。暴发案例阿拉斯加
2019年9月8日
其他

【第三十五讲】踩到一枚锈铁钉

华山大众传染病学50讲-第三十五讲“追寻生命本质,探索前进之路”,欢迎来到“华山大众传染病学50讲”,让我们每周学习一个传染病案例,通过一年的时间轻松掌握常见的传染病知识。在医院的急诊,对于深部穿刺伤患者,接种破伤风疫苗是常规预防措施。但是,一旦遇到了怀疑破伤风的患者,往往就没有这么简单了。大家往往会纠结于如何确诊破伤风?破伤风的治疗应该使用哪些措施?破伤风患者是否需要预防性气道保护等问题。今天这一讲我们就围绕这个话题展开。先看下发生在波多黎各的三个典型病例。波多黎各,
2019年9月1日
其他

【第三十四讲】贾第虫:神秘的的微笑

华山大众传染病学50讲-第三十四讲“追寻生命本质,探索前进之路”,欢迎来到“华山大众传染病学50讲”,让我们每周学习一个传染病案例,通过一年的时间轻松掌握常见的传染病知识。今天介绍的病原体其实人类在刚有显微镜的时候就已经找到了它,但证实其致病性却花费了整整300年。那张神秘的“笑脸”始终困扰着一代又一代的医学和生物学家。不过,我们还是先从一个暴发案例开始说起。暴发案例1982年
2019年8月24日
其他

【第三十三讲】脊髓灰质炎:一个世纪的斗争

华山大众传染病学50讲-第三十三讲“追寻生命本质,探索前进之路”,欢迎来到“华山大众传染病学50讲”,让我们每周学习一个传染病案例,通过一年的时间轻松掌握常见的传染病知识。在上世纪50年代出身的人群中,身患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的患者相当常见,或许我们认识的亲朋好友中就有几位曾经罹患这种疾病,并留下了一定程度的残疾。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年轻的“小儿麻痹症”患者已经越来越少见了。你可曾知道人类是通过了怎么样的努力才把它控制并且接近消灭的吗?让我们还是从一个暴发案例开始看起。暴发案例2000年
2019年8月17日
其他

【第三十二讲】西尼罗病毒:不到10年时间如何传遍美国

华山大众传染病学50讲-第三十二讲“追寻生命本质,探索前进之路”,欢迎来到“华山大众传染病学50讲”,让我们每周学习一个传染病案例,通过一年的时间轻松掌握常见的传染病知识。有些疾病一旦进入一个地区,只要有合适的传播媒介和环境,就会立即定居并且扩散开,成为该地的常见传染病,比方说西尼罗病毒,我们从以下暴发案例开始看起。暴发案例1999年
2019年8月10日
其他

【第三十一讲】淋病:情人的眼泪

华山大众传染病学50讲-三十一讲今日七夕,小雨淅淅沥沥的落着,妈妈说,那是织女的眼泪,为人间洒下一遍清凉,解除人间疾苦。雨一直下,织女一直在流泪吗?今日可是与牛郎相聚的日子呢!不要哭,不要再哭泣了好吗?“追寻生命本质,探索前进之路”,欢迎来到“华山大众传染病学50讲”,让我们每周学习一个传染病案例,通过一年的时间轻松掌握常见的传染病知识。七夕节,发源于中国,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而我们本讲的话题却要再次涉及性传播疾病,还是从一个暴发案例开始讲起。暴发案例1990年4月,美国科罗拉多州埃尔帕索县卫生局承认科罗拉多斯普林斯暴发了耐药性淋病。埃尔帕索县卫生局和科罗拉多州卫生部随后的调查最终确定了56例产生青霉素酶的淋病奈瑟菌,这些病例发生在1989年12月至1991年3月。青霉素酶是一种由大多数青霉素抗性细菌产生的酶。该酶将青霉素降解为对病原体无害的形式。显微镜下可见满视野的革兰阴性双球菌为了收集有关疫情的信息,人们在性病诊所,家中以及他们聚会的地方(例如电影院、购物中心、俱乐部和酒吧)接受了采访。通过进行网络分析以展示那些被确诊的人的性和社会联系。该网络包括了与街头帮派有关的青少年和年轻人。这些团伙起源于洛杉矶,与美国的可卡因贸易有关,这是在1988年5月之前在科罗拉多斯普林斯没有观察到的现象。网络中的种族/族裔多样化,男性年轻(平均年龄21.5岁),大部分是黑人(
2019年8月3日
其他

【第三十讲】肝炎:历史深处的忧虑

华山大众传染病学50讲-第三十讲“追寻生命本质,探索前进之路”,欢迎来到“华山大众传染病学50讲”,让我们每周学习一个传染病案例,通过一年的时间轻松掌握常见的传染病知识。每年的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病毒性肝炎也是传染病学的重点知识,大家对其基本知识或许都早已烂熟于心了。但今天我们还是要讲它,不妨换一个角度来看下病毒性肝炎。我们从一个案例开始讲起。暴发病例2002年8月,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卫生部通报了6名血源性感染患者,他们接受了同一疼痛治疗诊所的治疗。临床特征表明患者均患有肝炎:疲劳,厌食,恶心,不适,发烧,黄疸,呕吐,尿色深,腹痛。俄克拉荷马州卫生部的一项初步调查发现,一名经过认证的注册麻醉护士在诊所期间经常重复使用针头和注射器。在每次临床治疗中,使用同一个针头和注射器将三种不同的镇静药物用在多达24个治疗的患者。这些药物通过静脉注射给药。在这些发现的基础上,卫生部门开始了调查。在这家诊所就诊的908名患者中,793名(87%)完成了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清学检测,用以鉴别可能在诊所感染的100种病原体。通过直接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s)鉴定了几种病原体。69名患者感染了具有正义单链核糖核酸(RNA)的病毒。31名患者感染了双链脱氧核糖核酸(DNA)病毒。让我们一起来思考以下问题1.在诊所传播的是哪两种病毒?2.您将如何阻止疫情并在未来防止类似的暴发?3.对护士和诊所管理部门应采取什么行动?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聊聊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相关知识。7月28日“世界肝炎日”7月28日世界肝炎日旨在提高全球对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认识,并鼓励预防,诊断和治疗。它自2007年起由世界肝炎联盟领导,并于2010年5月获得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支持。在2019年世界肝炎日活动中,世卫组织敦促所有国家和合作伙伴围绕“为消除肝炎投资”这一主题开展宣传。世卫组织将公布在全民健康覆盖背景下,到2030年实现全球商定的消除肝炎目标所需的最新补充投资估计数。2019年世界肝炎日的主办国是巴基斯坦。全球活动将于2019年7月27日至28日在巴基斯坦伊斯兰堡举行。乙肝暴发的黑历史历史上乙肝暴发的案例多是有医源性引起。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流行病的最早记录是由Lurman于1885年记载的。1883年在不来梅暴发天花,1,289名造船厂员工接种了其他人的淋巴疫苗。几周后,长达八个月后,191名接种疫苗的工人患上了黄疸,并被诊断为患有血清性肝炎。其他接种过不同批次淋巴的员工保持健康。Lurman的论文,现在被视为流行病学研究的典型例子,证明受污染的淋巴液是暴发的根源。后来,在1909年引入皮下注射针头后,报告了许多类似的暴发,这些针头被用于治疗梅毒,并且更重要的是,当时是重复使用针头用于治疗梅毒。丙肝是输血后肝炎的主要来源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输血医学部传染病科主任Harvey
2019年7月27日
其他

【第二十九讲】夏季暴雨过后,要警惕这种病流行

华山大众传染病学50讲-第二十九讲“追寻生命本质,探索前进之路”,欢迎来到“华山大众传染病学50讲”,让我们每周学习一个传染病案例,通过一年的时间轻松掌握常见的传染病知识。夏季是非常容易出现极端天气的季节,台风、暴雨经常接踵而至,暴雨过后在低洼地区容易形成内涝,“夏季到某地来看海”已经成为一句调侃的流行语。内涝不但会造成交通瘫痪,影响日常生活,殊不知内涝还是一种疾病的温床。让我们从一个案例开始看起。暴发案例2000年
2019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