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铜川的姚筱舟是《唱支山歌给党听》词作者

黄堡书院
2024-09-24

传唱58年!《唱支山歌给党听》为啥能打动人心?一起看它的诞生记

来源:央视新闻  记者 孟颖 梁译元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春晚舞台上,一首由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和许多青年演员带来的歌舞节目《唱支山歌给党听》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五十多年来,这首歌曲唱遍祖国大地,成为新中国文艺舞台上不朽的民族经典,春晚揭秘为您讲述《唱支山歌给党听》诞生记。


春晚揭秘·《唱支山歌给党听》

首登春晚的民族经典华夏儿女的深情诉说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邀请了老中青三代艺术家深情演绎这首创作于58年前的经典老歌《唱支山歌给党听》。 

歌唱家 宗庸卓玛:这首歌我特别特别喜欢,这也是作为我们少数民族的文艺工作者,特别像才旦卓玛和我们这些,没有党和人民对我们少数民族的这种培养的话,我们可能进不到上海音乐学院,也不会成为今天人们喜欢的艺术家,所以唱这首歌的时候,我们对党的这种感情全部融入在这个歌声里,不知不觉会流泪。


歌唱家 蒋大为:我是唱着这首歌长大的,可以说这首歌我们从小就唱,唱到现在,对这首歌感情也特别深。你现在看中国,中国共产党领着中国和中国人民,这几十年,特别改革开放这几十年,可以说现在中国人是自豪的,是幸福的。
歌唱家 杨洪基:我是1979年入的党,年头不算太长,但是现在算下来也是40多年了,虽然很熟悉,但是没有演唱过,这次我是第一次演唱。

青年歌手 云飞:它能够唱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让我们中华儿女都能够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这首传唱大江南北脍炙人口的民族经典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当时年仅20岁的新战士雷锋在报纸上看到了一首名为《唱支山歌给党听》的诗歌,诗中的每一句话,都激荡着雷锋的心灵,也述说着他对共产党的赤子之情。他将这首诗歌抄写在日记本上。雷锋1940年出生于湖南一户贫苦农民家里,年仅7岁就失去了亲人,沦为孤儿。新中国成立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雷锋上学、当了工人、后来参军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雷锋战友 乔安山:他总跟我说,安山,我要是没有共产党和毛主席,我早就死在那个山沟里啦,不能活到现在。所以我不管干什么,我要多干,什么事我都要干好,才能对得起党。 

1962年雷锋同志意外牺牲,《人民日报》于1963年3月5日发表了毛泽东主席的亲笔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上海实验歌剧院作曲家朱践耳,看到雷锋日记中《唱支山歌给党听》的诗后深受感动。就谱写了具有山歌风格的曲子,并注明歌词是摘自雷锋日记,而本诗真正的作者姚筱舟也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了雷锋日记摘抄中那首唱支山歌给党听。

《唱支山歌给党听》词作者 姚筱舟:这首歌的出名就在雷锋,由旧社会的苦难日子,走向今天的幸福生活,对党的感谢,对党的恩情,中国人民都记在心中,我偶然的机会写出了大家的心声。

姚筱舟这一生一心向党,早在1951年入朝作战时就写下了人生第一份入党申请书,多年来不管经历多少坎坷,他的赤诚之心从未改变,入党愿望始终强烈,2001年这位写了五十年入党申请书的老人终于实现了自己半个世纪的追求。 

《唱支山歌给党听》词作者 姚筱舟:工作这么多年,的确认为共产党是老百姓的党,而我想最后完成我的心愿。

1963年3月,正在上海音乐学院进修的藏族歌手才旦卓玛,在校园里听到由上海歌剧院任桂珍首唱的《唱支山歌给党听》,回想自己所经历的苦难和幸福,一股歌唱的激情在胸中迸发。她找到老师王品素,要求演唱这首歌,王品素被才旦卓玛的真情所打动,便费尽周折找到曲谱,一字一句地教她汉语歌词,并请朱践耳为她的演唱把关。在当年的上海之春音乐节上,才旦卓玛以独具特色的歌喉演唱了《唱支山歌给党听》。1964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才旦卓玛又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唱响了这首歌,赢得了广大听众的喜爱。 

58年来,这首歌被许多歌唱家,在大大小小的舞台上演唱了无数遍。但至今,仍然能够打动每个人的心。 

歌唱家 宗庸卓玛:我可以在今年的春晚舞台上和老中青的艺术家们,一起来演绎 《唱支山歌给党听》特别高兴,今年是咱们建党100周年,我们把这首歌献给党,献给人民,献给所有喜欢这首歌的广大的老百姓们。

歌唱家 蒋大为:从航天、航母,从田地到天空到海洋,我们各方面都取得很伟大的成就,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歌唱家 杨洪基:现在生活,现在事业,我取得现在这个成就,没有党的培养,没有共产党的领导,真的没有今天,所以从我内心讲,我是非常感谢党对我的培养,所以在建党100周年的时候,我也很希望能表达我的心情,对党的感谢。

青年歌手 云飞:这首歌能传唱五千年,世世代代要永久传承下去。附一:

《唱支山歌给党听》背后的故事:

一支山歌的诞生与流传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 郭超  2016-07-20

日前,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唱支山歌给党听》在陕西铜川首映。纪录片向观众展示了这支著名“山歌”背后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旧社会鞭子抽我身,母亲只会泪淋淋;共产党号召我闹革命,夺过鞭子揍敌人……”这是很多人耳熟能详的歌词。半个多世纪来,这首歌唱遍了祖国大江南北,激荡过几代人的心扉。这首歌的词作者,就是陕西铜川矿务局焦坪煤矿的技术员姚筱舟。

1933年3月,姚筱舟出生在江西省铅山县石塘镇。1949年5月,他参加了解放军。1954年,赴朝参战的姚筱舟回国后来到陕西铜川矿务局担任宣传、秘书工作,随后担任焦坪煤矿技术员,那时他常常倾听老矿工吟唱高亢的陕北民歌。“1957年前后,全国进入新民歌时代。我也随手记录下身边矿工兄弟们编的许多顺口溜和歌谣,比如‘党是妈,矿是家;听妈的话,建设好家’‘鞭子是窑主的枪杆子,煤窑是窑工的棺材板子’等。矿工们都是‘口头文艺家’,故事、戏曲、顺口溜又多又精彩,我自己便陆续记录了一大本。”姚筱舟至今还记得,有个不识字的矿工多次请他代写家信,信的末尾总要写上“听党的话,交好公粮”,朴实的话语反映出群众对新中国和共产党由衷的爱戴之情。

就这样,看多了,听多了,记多了,姚筱舟产生了写作的冲动,他的一些诗歌散文陆续得到发表。

1958年的一个夏夜,姚筱舟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创作出了《唱支山歌给党听》。姚筱舟写得比较顺手,只有第二段中“鞭子”这个词,让他想了很久。初稿是:“旧社会三座大山压我身……推倒大山做主人。”姚筱舟反复思考,总觉得“三座大山”不够味,他随手翻起一本小人书,看到上面有个提着鞭子打长工的胖地主,顿时来了灵感,他觉得用“鞭子”来形容旧社会穷人的苦难,比“三座大山”更形象,于是他马上提笔改为“旧社会鞭子抽我身……夺过鞭子揍敌人”。
诗歌发表在当年《陕西文艺》杂志的《总路线诗传单》专栏,署名为与焦坪煤矿同音的“蕉萍”。1962年,辽宁的春风文艺出版社将其编入《新民歌三百首》。当时正在沈阳当兵的雷锋看到这本书,便把这首诗抄在自己的日记里。孤儿出身的雷锋,对这首诗一定有深切的感受。根据对比发现,雷锋在日记中将原作的“母亲只能生我身”改为“母亲只生我的身”,将“党号召我们闹革命”改为“共产党号召我闹革命”。
1962年,雷锋因公殉职。在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的号召下,举国掀起学雷锋热潮。上海音乐学院教师朱践耳在雷锋日记中读到了这首小诗的前两段,随即谱成曲子。这首歌深深打动了当时正在上海音乐学院深造的藏族歌手才旦卓玛,歌词道出了这个农奴女儿的心声。这首歌被她演唱后,在全国传唱开来。
当时,没有人知道这首歌歌词的真正作者是谁。许多人以为雷锋就是词作者。1963年,几经周折,作曲家朱践耳才打听到还在焦坪煤矿工作的姚筱舟,让他的名字出现在歌名后面。如今,年过八旬的姚筱舟说起这段往事,依旧谦虚地说:“这首歌能够被广大群众喜爱,得益于雷锋的抄写,朱践耳谱曲,才旦卓玛演唱,得益于歌曲真实传达了从旧社会走到新中国的普天下劳苦大众的心声。‘兔子跟着月亮走’,歌曲红了不是我的功劳。我只是一只兔子罢了。”

姚筱舟被誉为矿工诗人,他在铜川矿务局的焦坪煤矿工作了28年,写下近200篇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基本上都是以矿山、矿井和矿工作为主题。好的文艺作品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才能创作出来,《唱支山歌给党听》的歌词就是姚筱舟对国家建设时期矿工兄弟爱党深情的真实表达。歌曲凝结着几代矿区人的集体情感与记忆,也唱出了全国人民的心声,被胡松华、才旦卓玛、宋祖英、谭维维、索朗旺姆、玖月传奇等不断演绎,在几代人中间传唱不已,至今依然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附二:

《唱支山歌给党听》词作者姚筱舟辞世

来源:三秦都市报--三秦网
席选民 杨春成 记者王锋 2019-09-09

传唱大江南北,影响了几代人的《唱支山歌给党听》的歌词作者姚筱舟,因肺网状、脑梗等疾病引起的并发症,于2019年9月1日在铜川逝世,享年86岁。

姚筱舟生前是陕煤集团铜川矿业的离休干部。他出生在江西省铅山县石塘镇,16岁那年,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二野某师政治部。从部队转业后,姚筱舟来到铜川矿务局焦坪煤矿担任采矿技术员。在焦坪煤矿工作期间,姚筱舟创作了《唱支山歌给党听》小诗,发表在《陕西文艺·诗传单》上,后被春风文艺出版社汇编在《新民歌三百首》一书中,雷锋看到后,把此诗抄写在自己的日记中。1960年,曲作家朱践耳在《雷锋日记》上发现《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小诗后进行谱曲,后经才旦卓玛演唱,从此,《唱支山歌给党听》唱遍祖国大江南北,久唱不衰

姚筱舟离休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18年,铜川建市60周年时被中共铜川市委、铜川市政府授予“杰出贡献人物”奖;2018年,在“陕煤之声”职工歌咏比赛中,姚筱舟还登台演唱了《唱支山歌给党听》;在今年5月23日,铜川矿业举办的“迈进新时代,奋斗向未来”铜煤历史优秀文艺作品颁奖活动中,《唱支山歌给党听》获得了歌曲类一等奖,姚筱舟登台领奖时,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来源:黄堡书院综合整理

友情提示:凡黄堡书院公众号原创文章,转发者请注明来源,违者视为侵权。


往期文章阅读:

季羡林:那提心吊胆的一年

大师们的简陋书房

珍惜拥有,珍惜相聚时光

如果方言消失了

著名作家笔下的“过年”

80年代人的生猛,是现在年轻人不敢想象的!

铜川邱晨,央视地名大会横扫群雄

走,逛会走!一起感受铜川集市上浓浓的年味儿

当年交公粮的那些农民已经老了

阎连科:回家

王蓬:我的第一本书

焦波:我没让爹娘见最后一面

作家和谷《皇朝背影》序 西安出版社2021年1月版

盘点中国“文二代”:职业很多元 作品须过硬

六集历史文献纪录片《红色神府》暖春预告 和谷撰稿/东狮影视出品

趁热——魂牵梦绕孟姜塬之二/郭玉田

人民日报 | 和谷:花土沟

川淮手记 | 唐楷的精神与我们的期翼

底层读者拔高了《平凡的世界》?以每年300万册的销量递增

匪性难改卢占魁/刘平安

《名家笔下的柴达木》出版发行

苏东坡游历临潼华清池,留下了四首诗和一首词《华清引》

李国平:由严家炎和柳青的一场争论说起

从西北大学走出的作家群体

唐朝的“背影”与说史的操守——读和谷文史散文《唐朝背影》/张翼

小说得有种粘人的况味——读和谷长篇小说《谷雨》/张翼

博古藏今的喻德江陶瓷博物馆

肖云儒:西京搬家史

柳宗悦(日本)/民艺之美

叶广芩:作为陕军一员我充满骄傲和自豪

读《秋声:和谷〈人民日报〉版散文集》/张翼

简净中的时光漫溢——读和谷《独旅》/张翼

看了日本、荷兰、美国、中国的养老院,颠覆了我的认知

为什么上纯文学期刊这样难?

铜川市王益区扶持和表彰一批优秀文艺创作者

鲁迅这辈子挣了多少钱?
余华原著、张艺谋执导经典电影《活着》完整版

今日西安日报 | 七双布鞋/和谷

2020黄堡书院十四件事

作家和谷2020年作品要目

聆听2021丝路诗人新时代的驼铃声/和谷
三登收获文学榜丨文學陝軍专访弋舟:到世界去
电影文学剧本《石破天惊》和谷/刘平安

“我爱我的家乡”大型融媒体直播 27日12时走进幸福新铜川!

惊回首:陕西文学六十年风云际会,沙场秋点兵

探秘路遥与铜川的不了情

重温电视连续剧《铁市长》惊心动魄!

陈忠实:不能忘却的追忆

陈彦三把火:央视《装台》张艺谋导《主角》新作《喜剧》!

文著协名家会员作品展播丨和谷:归园札记

纺织姑娘/和谷

作家和谷给陕西文学陈列室赠送14卷本《和谷文集》

《金秋》封面人物/金秋娇子:和谷
文学群星榜|诗性和谷
《南凹槐花诗会》入围美丽乡村国际影像节
瓷城散记/和谷
贾平凹:陈炉
玉米金黄/和谷

【编辑】孙    阳

【主编】秦陇华

你右下角点一个 小编工资涨五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黄堡书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